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段古生界油藏地质特征及其构造演化与成藏耦合关系

魏嘉怡 , 张雷 , 王红伟 , 曹茜 , 井向辉 , 杨亚娟 , 张艳 , 刘刚 , 李涵

地球科学 ›› 2025, Vol. 50 ›› Issue (05) : 1933 -1952.

PDF (14162KB)
地球科学 ›› 2025, Vol. 50 ›› Issue (05) : 1933 -1952. DOI: 10.3799/dqkx.2024.086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段古生界油藏地质特征及其构造演化与成藏耦合关系

作者信息 +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uctural Evolution and Reservoir Formation of Paleozoic Oil Reservoirs in the Southern Section of the Western Edge of the Ordos Basin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14501K)

摘要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冲断带南段古生界油藏勘探取得的地质、地震和分析化验资料,以2022年发现的首口古生界工业油流井YT3井为依据,结合乌拉力克组、羊虎沟组两套含油层系构造‒沉积背景,开展油源对比,定量恢复构造演化过程,系统分析古生界油藏成因与成藏‒构造耦合关系,构建非常规油藏成藏模式,预测评价勘探有利区.结果表明:(1)下古生界乌拉力克组原油是“单源”的,来自于同层位的泥质烃源岩,上古生界羊虎沟组油砂是“双源”的,为乌拉力克组泥质烃源岩和羊虎沟组煤系烃源岩共同贡献,两套烃源岩均具有生油能力,相比之下乌拉力克组烃源岩生油潜力较大;(2)构造平衡剖面法定量恢复揭示,“海西‒印支期差异沉降作用”是导致银洞子、沙井子冲断席乌拉力克组烃源岩“西高东低”成熟度差异以及油气相态有所不同的根本原因;(3)源储配置构建非常规油藏“双源双储”立体成藏模式,乌拉力克组发育“自生自储式”油藏,羊虎沟组发育“下生上储式”+“源内”油藏;(4)地质‒地震多属性融合预测区内乌拉力克组泥页岩有利勘探面积400 km2、羊虎沟组有利勘探面积300 km2,体积法估算西缘南段上、下古生界油藏总资源潜力1.0×108 t,是古生界油藏勘探的现实目标接替区.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 古生界油藏 / 乌拉力克组原油 / 羊虎沟组油砂 / 定量构造演化 / 双源双储 / 构造地质 / 油气地质.

Key words

Ordos basin / Paleozoic oil reservoirs / Wulalike Formation crude oil / Yanghugou Formation oil sand / quantitative structural evolution / dual source and dual storage / tectonics / petroleum geology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魏嘉怡, 张雷, 王红伟, 曹茜, 井向辉, 杨亚娟, 张艳, 刘刚, 李涵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段古生界油藏地质特征及其构造演化与成藏耦合关系[J]. 地球科学, 2025, 50(05): 1933-1952 DOI:10.3799/dqkx.2024.086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基金资助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专项(ZDZX2023-2)

油气与新能源分公司科技项目(2023YQXNCS001-05)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4162KB)

18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