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姜黄素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作用机制

王健翔, 殷小焦, 高云

神经解剖学杂志 ›› 2024, Vol. 40 ›› Issue (04) : 464 -470.

PDF
神经解剖学杂志 ›› 2024, Vol. 40 ›› Issue (04) : 464 -470. DOI: 10.16557/j.cnki.1000-7547.2024.04.009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姜黄素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作用机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以及分子对接探讨姜黄素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人类基因综合数据库(GeneCards)、药物基因组知识库(PharmGKB)、瑞士靶点数据库(SwissTargetPrediction)检索姜黄素潜在作用靶点;通过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检索缺血性脑卒中和抑郁的潜在靶点。利用蛋白质数据库(Uniprot)对靶点进行规范,随后导入韦恩(Venn)在线平台,得到三者之间的交集靶点。通过基因间功能关联数据库(STRING)和Cytoscape 3.7.1软件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相互作用(PPI)可视化分析;Metascape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利用AutoDock Vina1.5.6软件对姜黄素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获得缺血性脑卒中及抑郁潜在靶点1452个,药物作用靶点207个,三者的交集靶点47个。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2332个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138个条目。根据度值大小及富集分数筛选出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核心靶点及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姜黄素与IL-6、TNF、AKT1、IL-1β等核心靶点有较强的结合能力。结论:姜黄素可能作用于IL-6、TNF、AKT1、IL-1β等关键靶点,通过AGE-RAGE、IL-17、TNF等信号通路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姜黄素 / 缺血性脑卒中 / 抑郁 / 卒中后抑郁 / 网络药理学 / 分子对接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王健翔, 殷小焦, 高云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姜黄素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作用机制[J]. 神经解剖学杂志, 2024, 40(04): 464-470 DOI:10.16557/j.cnki.1000-7547.2024.04.009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4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