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自发性脾肾分流治疗后再出血及5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翁成钊, 蒋炜, 陈世耀, 郑琳琳

临床肝胆病杂志 ›› 2024, Vol. 40 ›› Issue (07) : 1375 -1381.

PDF
临床肝胆病杂志 ›› 2024, Vol. 40 ›› Issue (07) : 1375 -1381.

肝硬化自发性脾肾分流治疗后再出血及5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硬化自发性脾肾分流(SSRS)患者治疗后再出血及5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评估肝硬化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8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及厦门分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SSRS患者95例,所有患者均获得5年及以上随访结果。根据随访过程中是否再次发生消化道出血分为再出血组(n=27)和未再出血组(n=68)。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SSRS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Kaplan-Meier法描述生存结局。相关性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再出血组脾肾分流直径[4.60(3.20~5.90)mm vs 3.45(2.10~5.45)mm,Z=1.973,P=0.048]和门静脉压力梯度[(18.57±6.60)mmHg vs (15.06±5.82)mmHg,t=2.280,P=0.026]均显著高于未再出血组,门静脉直径[(14.04±2.90)mm vs (15.45±2.90)mm,t=2.138,P=0.035]显著低于未再出血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脾肾分流直径与门静脉直径呈负相关(r_s=-0.211,P=0.040)。治疗后5年内的不良事件包括消化道再出血(27.4%)、门静脉血栓(11.6%)、感染(4.2%)、脑出血(1.1%)和脑梗死(1.1%)。脾肾分流直径(RR=1.173,95%CI:1.001~1.374,P=0.048)和肠系膜上静脉直径(RR=0.844,95%CI:0.746~0.956,P=0.007)是治疗后5年消化道再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胆红素(RR=1.028,95%CI:1.010~1.046,P=0.002)和尿素氮(RR=1.347,95%CI:1.116~1.625,P=0.002)是治疗后5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脾肾分流直径与肝硬化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对于肝硬化合并SSRS患者,应加强对脾肾分流直径的影像学随访。

关键词

肝硬化 / 脾肾分流 / 预后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翁成钊, 蒋炜, 陈世耀, 郑琳琳 肝硬化自发性脾肾分流治疗后再出血及5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4, 40(07): 1375-1381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7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