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对肝纤维化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分析

刘平箕, 姚黎超, 胡雪, 王铮, 熊芷玉, 江应安

临床肝胆病杂志 ›› 2024, Vol. 40 ›› Issue (03) : 527 -532.

PDF
临床肝胆病杂志 ›› 2024, Vol. 40 ›› Issue (03) : 527 -532.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对肝纤维化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分析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对肝纤维化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18只SPF级6周龄C57BL/6小鼠,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CCl_4模型组(CCl_4组)和h UC-MSC治疗组(MSC组),每组6只。CCl_4组和MSC组腹腔注射CCl_4溶液构建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对照组同时注射相同剂量玉米油,MSC组在注射CCl_4的过程经尾静脉注射hUC-MSC。于第8周末采取小鼠血清,处死小鼠,取小鼠肝脏固定。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炎症因子水平,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肝功能相关指标,HE染色、Masson染色、天狼星红染色及α-SMA免疫荧光用于评估肝纤维化情况;TGF-β刺激的肝星状细胞(HSC)分别在有无几丁质酶3样蛋白1(CHI3L1)添加的培养基中与hUC-MSC共培养,Western Blot试验检测蛋白表达水平。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t检验。结果 Masson染色、天狼星红染色提示CCl_4组小鼠纤维化较对照组明显(P值均<0.05),MSC组小鼠纤维化较CCl_4组减轻(P值均<0.05)。CCl_4组IL-1β、IL-6、AST、ALT和AL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值均<0.05),MSC组IL-6、AST、ALT及ALP水平较CCl_4组明显降低(P值均<0.05)。CCl_4组CHI3L1和α-SMA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和MSC组(P值均<0.05)。细胞培养实验显示,MSC+HSC组Bax表达高于HSC组和MSC+CHI3L1组(P值均<0.05),提示CHI3L1逆转了MSC对活化的HSC的促凋亡作用。结论 hUC-MSC治疗可以改善小鼠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CHI3L1从而促进HSC的凋亡相关。

关键词

肝纤维化 / 间充质干细胞 / 壳多糖酶3样蛋白质1 / 小鼠,近交C57BL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刘平箕, 姚黎超, 胡雪, 王铮, 熊芷玉, 江应安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对肝纤维化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分析[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4, 40(03): 527-532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8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