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以上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沃洪云, 康成为, 詹蕾, 蒲小兵

临床肝胆病杂志 ›› 2024, Vol. 40 ›› Issue (01) : 116 -120.

PDF
临床肝胆病杂志 ›› 2024, Vol. 40 ›› Issue (01) : 116 -120.

35岁以上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总结年龄>35岁发病的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4月—2023年4月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诊治的年龄>35岁发病的HL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LD患者临床症状,分为混合型(n=13)、肝型(n=12)和脑型(n=5)。收集病例的性别、临床表现、确诊年龄、确诊距首发症状时间、家族史等信息;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清铜、血清铜蓝蛋白、尿铜、凝血功能等指标以及影像学检查等情况。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30例HLD患者中,男女比例3∶1,平均年龄(46.13±5.88)岁,角膜K-F环阳性者占43.33%,肝硬化患者高达66.67%。三组间球蛋白、白球比、AL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893、4.513、4.424、5.029、5.248、4.942,P值均<0.05)。结论 35岁以后确诊HLD的患者男性居多,以混合型和肝型为主,肝脏和凝血功能情况较差,对于该年龄段不明原因的肝功能异常及肝硬化,应尽早筛查血清铜蓝蛋白、尿铜等指标,并进行肝肾功能和凝血功能的监测。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 诊断 / 成年人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沃洪云, 康成为, 詹蕾, 蒲小兵 35岁以上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4, 40(01): 116-120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0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