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营养不良患者肠道菌群的组成特征分析

毕炯炯, 马英杰

临床肝胆病杂志 ›› 2024, Vol. 40 ›› Issue (01) : 83 -88.

PDF
临床肝胆病杂志 ›› 2024, Vol. 40 ›› Issue (01) : 83 -88.

肝硬化营养不良患者肠道菌群的组成特征分析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研究肝硬化营养不良患者肠道菌群的组成特征和血清内毒素水平,旨在为提高肝硬化患者的营养状况提供新的诊疗思路。方法 收集2021年3月—2022年11月在郑州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58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试验组(LC组),根据皇家自由医院营养优先排序工具分为低营养不良风险组(LC-A组,n=28)和中/高营养不良风险组(LC-B组,n=30),并选择同期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HC组)。采集所有受试对象的外周血和粪便样本,用鲎试剂凝胶法检测外周血内毒素浓度,并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肠道菌群间的特征。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检验。结果 三组ALT(H=7.054)、GGT(H=9.644)、Alb(F=32.768)、TBil(H=20.980)及血清内毒素水平(F=108.6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三组间Chao1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10,P=0.008),HC组与LC-B组Chao1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C组比较,LC-A组、LC-B组的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下降,HC组与LC-B组Chao1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门水平上,各组主要由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组成,并占总体门类的95%以上,HC组与LC-B组厚壁门相对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内毒素与瘤胃菌科呈显著负相关(r=-0.420,P=0.007)。螺旋体与TBil呈显著正相关(r=0.419,P=0.007),与Alb呈显著负相关(r=-0.492,P=0.001)。结论 肝硬化营养不良患者中存在独特的肠道菌群改变,并且差异菌群与内毒素血症存在相关性,改善肝硬化肠道微生态可能有助于改善营养状况。

关键词

肝硬化 / 胃肠道微生物组 / 营养不良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毕炯炯, 马英杰 肝硬化营养不良患者肠道菌群的组成特征分析[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4, 40(01): 83-88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6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