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苷对棕榈酸诱导的HepG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刘彤, 李善政, 周铖, 刘素彤, 张丽慧, 赵文霞

临床肝胆病杂志 ›› 2025, Vol. 41 ›› Issue (03) : 499 -505.

PDF
临床肝胆病杂志 ›› 2025, Vol. 41 ›› Issue (03) : 499 -505.

芍药苷对棕榈酸诱导的HepG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芍药苷(PF)保护棕榈酸(PA)诱导的HepG2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使用浓度为250μmol/L的PA刺激HepG2细胞来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浓度为10μmol/L的Compound C作为抑制剂,浓度为25μmol/L的PF进行干预。实验分为5组:正常组(CON组)使用完全培养基处理,模型组(MOD组)使用PA处理,PF治疗组(MOD+PF组)使用PA+PF处理,模型加抑制剂组(MOD+COM组)使用PA+Compound C处理,模型加抑制剂加PF组(MOD+COM+PF组)使用PA+Compound C+PF处理。使用试剂盒检测细胞脂质沉积指标、肝功能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炎症指标,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脂质沉积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Beclin-1、LC3、P62蛋白表达。计量数据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Tukey’s检验。结果 与MOD组相比,PF改善了细胞中TC、TG水平(P值均<0.05),降低了细胞中ALT、AST、C反应蛋白、TNF-α、IL-1β、IL-6水平(P值均<0.05),升高了细胞中SOD、CAT活性及GSH水平,降低了MDA水平(P值均<0.05)。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PF减轻了细胞脂质沉积。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MOD相比,PF升高了p-AMPK、SIRT1、PGC-1α、LC3Ⅱ/LC3Ⅰ、Beclin-1蛋白表达,降低了p-m TOR、P62蛋白表达(P值均<0.05)。结论 PF可抑制PA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细胞模型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改善脂质沉积,促进细胞自噬,具体作用可能是通过AMPK/SIRT1/PGC-1α/mTOR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 芍药苷 / Hep G2细胞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刘彤, 李善政, 周铖, 刘素彤, 张丽慧, 赵文霞 芍药苷对棕榈酸诱导的HepG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5, 41(03): 499-505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9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