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1198K)
摘要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归因于不同饮食因素导致的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的疾病负担年龄、时期、队列变化趋势,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下载全球疾病负担中心(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GBD)中9种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饮食因素,通过构建年龄-时期-队列模型(age-period-cohort, APC)结合内源估计算法(intrinsicestimator, IE),估计各饮食因素的变化趋势及独立作用。结果 1990—2019年男性饮食因素导致的CVD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DALYs)率约是女性的2倍,APC模型拟合各饮食因素的年龄效应显示其随年龄增长不断增加,并从50岁开始上升显著。时期效应表明随着时期的变化,低水果、低蔬菜、低坚果种子摄入风险下降,1990—2019年依次变化为0.19~-0.16、1.35~-0.98、0.17~-0.09,其余饮食因素随时期效应的变化风险不断上升。各饮食因素的队列效应表明随着出生队列的累加风险降低,出生人群越晚,饮食因素的风险越小。结论 1990—2019年归因饮食的CVD DALYs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年龄因素的影响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增加,且男性约高于女性2倍。应减少动物性食物、高钠、饮酒及糖的摄入量,增加全谷物、蔬菜、水果、坚果种子的摄入。不断加强CVD的预防措施筛查高危人群,尤其针对男性,并加强社区健康宣教,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逐步降低CVD的疾病负担。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
饮食
/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
变化趋势
Key words
任梦悦, 高雨辰, 李京晓, 韩松, 王楠, 王雨
利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探讨中国CVD疾病负担的饮食因素[J].
中国卫生统计, 2024, 41(06): 846-850+856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