熄风化痰止眩汤联合悬灸治疗风痰上扰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朱建, 王缘, 桑穆惠, 范涛

吉林中医药 ›› 2024, Vol. 44 ›› Issue (01) : 101 -105.

PDF
吉林中医药 ›› 2024, Vol. 44 ›› Issue (01) : 101 -105. DOI: 10.13463/j.cnki.jlzyy.2024.01.023

熄风化痰止眩汤联合悬灸治疗风痰上扰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熄风化痰止眩汤联合悬灸对风痰上扰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江阴市中医院脑病科中医收治的81例风痰上扰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各27例。其中中药组患者服用熄风化痰止眩汤,悬灸组患者采用悬灸治疗,联合组患者采用熄风化痰止眩汤及悬灸联合治疗。各组治疗周期为4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眩晕症状评分[Berg平衡表(BBS)评分、眩晕评估评分量表(DARS)]、脑血流速度[椎基底动脉(BA)、左椎动脉(LVA)和右椎动脉(RVA)]、中医症状积分。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的各指标均优于治疗前。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2.60%(25/27),中药组为70.37%(19/27),悬灸组为74.07%(20/27),联合组的疗效明显优于中药组和悬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的BBS评分明显高于中药组和悬灸组,而DARS评分显著低于中药组和悬灸组(P <0.05);联合组BA、LVA、RVA明显高于中药组和悬灸组(P <0.05);中医症状积分在联合组明显低于中药组和悬灸组(P <0.05)。结论 熄风化痰止眩汤联合悬灸治疗风痰上扰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后循环血流和眩晕症状,具有明显优势。

关键词

风痰上扰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 熄风化痰止眩汤 / 悬灸 / 临床研究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朱建, 王缘, 桑穆惠, 范涛 熄风化痰止眩汤联合悬灸治疗风痰上扰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 吉林中医药, 2024, 44(01): 101-105 DOI:10.13463/j.cnki.jlzyy.2024.01.023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38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