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频率推拿手法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郑玉娇, 卢栋明, 郑皓馨, 陈玲女, 梁英业, 陶俊宇, 杨鹏, 庞军, 唐宏亮

吉林中医药 ›› 2025, Vol. 45 ›› Issue (06) : 711 -717.

PDF
吉林中医药 ›› 2025, Vol. 45 ›› Issue (06) : 711 -717. DOI: 10.13463/j.cnki.jlzyy.2025.06.021

不同频率推拿手法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推拿手法调节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BDNF、SYN1表达及突触可塑性的镇痛作用机制。方法 于术前、术后第1、3、7、14天测定各组大鼠机械性刺激缩足阈值(PMWT)和热痛缩足反应潜伏期(PWTL);术后第14天,采用ELISA法检测IL-1β水平,Western blot 检测脊髓背角BDNF、SYN1 表达情况;TUNEL染色评估脊髓神经元凋亡情况;透射电镜观察脊髓背角突触超微结构。结果 术后第1、3天,与正常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PMWT和PWTL均降低(P<0.01);术后第7、14天,低、中、高频率组的PMWT和PWTL均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频率组 IL-1β 、凋亡率均降低(P<0.01),以中频率组降低最显著,低、中频率组BDNF降低(P<0.01)、中频率组SYN1升高(P<0.05)、突触活性带变长(P<0.01),高频率组、假推拿组突触致密物厚度增厚(P<0.05),低、中频率组显著增厚(P<0.01),高频率组突触间隙增宽(P<0.05),低、中频率组及假推拿组显著增宽(P<0.01),均以中频率组改善效果最佳。结论 推拿具有镇痛效果,中频率组效果最佳,其机制是通过降低 BDNF,提高 SYN1 的表达,抑制神经元凋亡,促进突触修复与再生,改变突触可塑性。

关键词

推拿 / 手法频率 / 神经病理性疼痛 / 突触可塑性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郑玉娇, 卢栋明, 郑皓馨, 陈玲女, 梁英业, 陶俊宇, 杨鹏, 庞军, 唐宏亮 不同频率推拿手法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突触可塑性的影响[J]. 吉林中医药, 2025, 45(06): 711-717 DOI:10.13463/j.cnki.jlzyy.2025.06.021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33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