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断层放疗、静态调强放疗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技术在宫颈癌放疗的剂量学对比分析

苟亮倩, 吴书裕, 廖华英, 杨玉善, 张国前, 余辉, 王晓慧, 张书旭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 2025, Vol. 42 ›› Issue (04) : 429 -434.

PDF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 2025, Vol. 42 ›› Issue (04) : 429 -434.

螺旋断层放疗、静态调强放疗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技术在宫颈癌放疗的剂量学对比分析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量化评估静态调强放疗(IMRT)、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和螺旋断层放疗(TOMO)3种技术在宫颈癌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为临床医生的放疗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以优化放疗方案的选择。方法:选取2024年2月~5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9例宫颈癌放疗患者的临床数据,对每个病例制定IMRT、VMAT、TOMO 3种计划,并进行剂量评估,评估指标包括靶区和危及器官(OARs)的剂量体积参数、均匀性指数(HI)、适形度指数(CI)及机器出束时间等。结果:所有治疗计划靶区均达到临床处方要求。在靶区剂量方面,TOMO组的Dmean和Dmax均显著低于IMRT和VMAT组。对于OARs,TOMO组在降低膀胱Dmean、直肠Dmean、Dmax、V30、V40,以及左、右股骨头Dmean、Dmax、V20、V30和骨盆Dmean、V20、V50等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与IMRT和VMAT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TOMO组靶区的CI显著高于IMRT和VMAT组,而PGTVnd HI显著低于IMR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3组在PCTV HI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OMO组的表现略优于其他两组。值得注意的是,VMAT技术治疗时间最短。结论:在宫颈癌的不同治疗模式中,TOMO技术显示出在靶区剂量覆盖率、OARs的剂量分布、CI和HI方面优于IMRT和VMAT技术。VMAT治疗效率最高。

关键词

宫颈癌 / 螺旋断层放疗 /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 静态调强放疗 / 剂量学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苟亮倩, 吴书裕, 廖华英, 杨玉善, 张国前, 余辉, 王晓慧, 张书旭 螺旋断层放疗、静态调强放疗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技术在宫颈癌放疗的剂量学对比分析[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25, 42(04): 429-434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1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