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端驱动型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偏瘫患者三维步态、下肢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邹蕾, 邹芸, 周昱, 沈叶怡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 2025, Vol. 42 ›› Issue (05) : 667 -672.

PDF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 2025, Vol. 42 ›› Issue (05) : 667 -672.

末端驱动型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偏瘫患者三维步态、下肢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通过末端驱动型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改善偏瘫患者三维步态及步行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70名脑卒中偏瘫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在病情稳定后开始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经过治疗师进行末端驱动型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康复疗效指标,包括美国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下肢肢体运动功能(FMA-LE)评分、三维步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的NIHSS评分、BI评分、BBS评分、FMA-LE评分、步态时空参数、步态时相参数、下肢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BI评分、BBS评分、FMA-LE评分均提高(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步速、步频、跨步长均较干预前显著增加,步宽均较干预前显著减小(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患侧下肢支撑期百分比较干预前显著提高,健侧与患侧支撑期比值、双支撑期百分比均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下肢关节的活动范围均显著大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97.14%)高于对照组(82.86%)(P<0.05)。结论:末端驱动型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可进一步改善偏瘫患者神经功能、下肢功能、平衡能力,患者满意度高;采用三维步态分析可客观地评估康复效果。

关键词

脑卒中 / 偏瘫 / 康复机器人 / 三维步态 / 运动功能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邹蕾, 邹芸, 周昱, 沈叶怡 末端驱动型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偏瘫患者三维步态、下肢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25, 42(05): 667-672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20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