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北地区琶江铀矿床沥青铀矿原位微区年代学和元素分析:对铀成矿作用的启示

李海东 , 田世洪 , 刘斌 , 胡鹏 , 吴建勇 , 陈正乐

地学前缘 ›› 2024, Vol. 31 ›› Issue (2) : 270 -283.

PDF (7050KB)
地学前缘 ›› 2024, Vol. 31 ›› Issue (2) : 270 -283. DOI: 10.13745/j.esf.sf.2023.11.70
非主题来稿选登

粤北地区琶江铀矿床沥青铀矿原位微区年代学和元素分析:对铀成矿作用的启示

作者信息 +

In-situ microchronology and elemental analysis of pitchblende in the Pajiang uranium deposit, northern Guangdong: Implications for uranium mineralization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7219K)

摘要

琶江铀矿床处于桃山—诸广铀成矿带南段,位于佛冈岩体南西部,是佛冈岩体内发现的唯一一个铀矿床。铀矿化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是典型的花岗岩型铀矿。本文采用岩相学、扫描电镜(SEM)、电子探针(EPMA)及原位激光剥蚀电感耦合技术(LA-ICP-MS)对琶江铀矿床矿石矿物沥青铀矿及黄铁矿进行了矿物学、微区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沥青铀矿LA-ICP-MS U-Pb定年结果为(49.70±0.1) Ma,为晚白垩世,位于华南区域主成矿时代(75~50 Ma)范围内,表明琶江铀矿床与区域成矿时代一致,属于区域性成矿事件。该铀矿床沥青铀矿稀土元素总量为(311.5~368.3)×10-6,U/Th比值为17 067~26 524,显示中低温热液成因,结合稀土元素TE1,3为0.95~1.01,具类四组分效应特征,指示成矿流体富F。此外,琶江铀矿床黄铁矿Co/Ni比值介于5~26,暗示其为热液成因。根据以上分析,认为该矿床为中低温热液型矿床。

关键词

沥青铀矿 / 黄铁矿 / 年代学 / 地球化学 / 琶江铀矿床

Key words

pitchblende / pyrite / chronology / geochemistry / Pajiang uranium deposit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李海东, 田世洪, 刘斌, 胡鹏, 吴建勇, 陈正乐 粤北地区琶江铀矿床沥青铀矿原位微区年代学和元素分析:对铀成矿作用的启示[J]. 地学前缘, 2024, 31(2): 270-283 DOI:10.13745/j.esf.sf.2023.11.70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基金资助

中国核工业地质局项目(202140)

中国核工业地质局项目(202239)

中国地质调查局花岗岩成岩成矿地质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PMGR202107)

中国铀业有限公司-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创新基金(NRE2021-01)

中国铀业有限公司-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创新基金(NRE2021-09)

中国铀业有限公司-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创新基金(2022NRE-LH-05)

江西省“双千计划”创新领军人才长期项目(2020101003)

东华理工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配套经费资助项目(1410000874)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7050KB)

16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