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号探测器预选着陆区区域地质特征及演化分析

刘力维 , 韩坤英 , 丁孝忠 , 金铭 , 庞健峰 , 王颖 , 邵天瑞

地学前缘 ›› 2025, Vol. 32 ›› Issue (02) : 332 -345.

PDF (12770KB)
地学前缘 ›› 2025, Vol. 32 ›› Issue (02) : 332 -345. DOI: 10.13745/j.esf.sf.2023.12.29

嫦娥六号探测器预选着陆区区域地质特征及演化分析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13076K)

摘要

阿波罗盆地是月球南极-艾肯盆地(SPA)中挖掘深度最深且直径最大的撞击盆地,是2024年嫦娥六号开展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的预选着陆区。研究该区域的地质特征和演化历史,有助于研究月球壳幔的结构和组成、南极-艾肯构造区的形成和演化、南极-艾肯盆地的重力异常等一系列月球科学问题。本文基于多源遥感数据,以GIS为技术平台,对阿波罗盆地及邻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岩石学特征和各种构造要素进行研究。重新划分阿波罗盆地内的玄武岩单元,利用撞击坑大小-频率定年法和更新后的月球年代函数模型,获得其绝对模式年龄。此外,厘清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历史,分析区域的火山活动热演化模式,为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采样返回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研究结果如下:研究区出露的岩石以亚铁斜长岩套、亚铁苏长岩套和月海玄武岩为主,纯斜长岩和火成碎屑岩零星分布;阿波罗盆地内月海玄武岩单元的绝对模式年龄为3.47~2.57 Ga;研究区发育127条坑底断裂和14处火山口,是反映区域热演化的重要构造;研究区经过3次大型撞击,形成SPA、阿波罗和奥本海默盆地;区域火山活动从晚雨海世持续到爱拉托逊纪,至少经历了两期次玄武岩喷发事件。

关键词

月球 / 阿波罗盆地 / 嫦娥六号 / 区域地质演化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刘力维 , 韩坤英 , 丁孝忠 , 金铭 , 庞健峰 , 王颖 , 邵天瑞 嫦娥六号探测器预选着陆区区域地质特征及演化分析[J]. 地学前缘, 2025, 32(02): 332-345 DOI:10.13745/j.esf.sf.2023.12.29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2770KB)

21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