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成都-简阳地区火山碎屑岩格架的新类别划分、成因及其油气储集效应

刘冉 , 朱贝 , 邱楠生 , 李亚 , 王尉 , 裴森奇

地学前缘 ›› 2024, Vol. 31 ›› Issue (3) : 337 -351.

PDF (6309KB)
地学前缘 ›› 2024, Vol. 31 ›› Issue (3) : 337 -351. DOI: 10.13745/j.esf.sf.2023.2.80
成烃作用与油气成储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成都-简阳地区火山碎屑岩格架的新类别划分、成因及其油气储集效应

作者信息 +

Volcaniclastic architectures in the Chengdu-Jianyang Area of the Emeishan Large Igneous Province: Identification, Generation Mechanism Interpretations, and Petroleum Reservoir Impact Assessment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6459K)

摘要

二叠纪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岩浆喷发是我国显生宙最大的岩浆喷溢事件。四川盆地中二叠世最新油气勘探成果显示,在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北缘成都-简阳地区,发育大量以火山碎屑岩为主的全新岩性格架。本文首次对该区域岩性格架展开了详细的火山学解译。在优势储集层段中识别出熔结凝灰岩、自碎裂角砾岩和溅积集块岩三类关键岩性,分别形成于溢气爆发-陆上火山碎屑流机制、溢流喷发-自碎裂角砾化机制以及斯通博利-夏威夷涌溅式喷发机制。这是首次对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中上述岩性的成因机制进行正式确认。在这些岩性中,储集空间以溶蚀孔和交代孔为主。上述岩性的喷发机制,对其储集空间的发育提供了全方位的关键制约因素:(1)有利于产生大量浆源碎屑;(2)堆积方式有利于维持大量相互连通的原生孔隙,使热液流体得以广泛接触碎屑堆积骨架;(3)堆积于火口近源区域,受异常热流值作用强,有助于维持流体的高效活性。上述三方面最终导致流体对岩石骨架进行深刻的溶蚀交代改造,为规模性储集体发育奠定前提。

关键词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 熔结凝灰岩 / 集块岩 / 火山碎屑流 / 自碎裂机制 / 火山岩储层

Key words

Emeishan Large Igneous Province / ignimbrite / agglomerate / pyroclastic flow / autobrecciation / volcanic reservoir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刘冉, 朱贝, 邱楠生, 李亚, 王尉, 裴森奇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成都-简阳地区火山碎屑岩格架的新类别划分、成因及其油气储集效应[J]. 地学前缘, 2024, 31(3): 337-351 DOI:10.13745/j.esf.sf.2023.2.80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基金资助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油气和新能源分公司科技项目“四川盆地二叠系火山岩重大勘探领域综合地质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kt2020-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41902239)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6309KB)

28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