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海相页岩裂缝孔隙发育特征与页岩气富集模式:以奥陶系乌拉力克组为例

陈如彪 , 王玉满 , 黄正良 , 李维岭 , 闫伟 , 梁峰 , 郭玮

地学前缘 ›› 2024, Vol. 31 ›› Issue (5) : 46 -60.

PDF (16069KB)
地学前缘 ›› 2024, Vol. 31 ›› Issue (5) : 46 -60. DOI: 10.13745/j.esf.sf.2023.6.14
页岩储层裂缝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海相页岩裂缝孔隙发育特征与页岩气富集模式:以奥陶系乌拉力克组为例

作者信息 +

Fracture pore characteristics and gas accumulation model of marine shales in the northwestern Ordos Basin: A case study of the Ordovician Wulalike Formation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16454K)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奥陶系乌拉力克组是华北板块页岩气勘探的新领域,其成藏条件和富集特征与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田差异较大。本文以钻井岩心、测井和分析测试等地质资料为基础,重点开展乌拉力克组裂缝发育特征研究,探索西北缘海相页岩气聚集模式,并获得4点认识:(1)乌拉力克组受多种沉积微相控制,发育硅质页岩、钙质硅质混合页岩和黏土质硅质混合页岩,局部为碳酸盐岩(主要为角砾灰岩、泥灰岩)和钙质页岩,在不同区块岩相组合差异大,但下段整体富含硅质,脆性与龙马溪组下段相近,在前陆冲断席分布区有利于储层造缝;(2)乌拉力克组发育高角度充填缝和低角度顺层缝等两期裂缝,但以开启状顺层微-小裂缝为主,且南段较北段发育;(3)乌拉力克组下段总孔隙度一般为2.46%~7.08%,与四川盆地龙马溪组基本接近,其中基质孔隙度占比为34.0%~90.0%(平均61.1%),裂缝孔隙度占比为10.0%~66.0%(平均38.9%);(4)乌拉力克组天然气赋存以游离气为主(占比超过64%),在本层无机孔隙和顺层缝系统中存在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综合分析认为,受裂缝发育程度影响,马家滩-上海庙探区主体为受构造控制的裂缝型页岩气聚集区,裂缝发育期与生气高峰期同步,有利于天然气在乌拉力克组内高效聚集成藏;铁克苏庙区块则为混合型页岩气聚集区。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 西北缘 / 奥陶系 / 乌拉力克组 / 裂缝孔隙度 / 裂缝型页岩气聚集

Key words

Ordos Basin / northwestern margin / Ordovician / Wulalike Formation / fracture porosity / fractured shale gas accumulation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陈如彪, 王玉满, 黄正良, 李维岭, 闫伟, 梁峰, 郭玮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海相页岩裂缝孔隙发育特征与页岩气富集模式:以奥陶系乌拉力克组为例[J]. 地学前缘, 2024, 31(5): 46-60 DOI:10.13745/j.esf.sf.2023.6.14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基金资助

中国石油科技项目“海相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研究”(2021DJ1904)

浙江油田公司勘探项目“大安探区茅一段气藏试采评价与先导试验部署方案”(2023-839)

中国石油科技项目“页岩气新层系新类型储层沉积过程与分布规律研究”(2024DJ87)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6069KB)

21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