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沿海地区地热异常热源成因的地球物理分析

张健 , 何雨蓓 , 范艳霞

地学前缘 ›› 2024, Vol. 31 ›› Issue (3) : 392 -401.

PDF (3979KB)
地学前缘 ›› 2024, Vol. 31 ›› Issue (3) : 392 -401. DOI: 10.13745/j.esf.sf.2023.6.15
地下水与地热资源

福建沿海地区地热异常热源成因的地球物理分析

作者信息 +

Geophysical analysis of heat source composition in the Fujian coastal geothermal anomaly area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4074K)

摘要

福建沿海地区是我国东南丘陵-沿海地带重要的地热异常区,其成因机制、热源构成一直是我国地热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利用热、震、磁、重资料分析了该区地热异常的成因及热量来源。结果表明:福建沿海地区剪切波“低速走廊”与政和—大埔断裂带和滨海断裂带在深部形成的铲形逆冲断层相关,其东端向下至环太平洋地热带高温热源区,西端向上至漳州、福州地表地热异常区。居里面至莫霍面之间,地温增温平缓,不具备形成现代侵入岩体异常热源的条件。花岗岩放射性生热是地表热异常的重要组成部分,放射性元素热源深度小于5 km,地下水沿导热构造“汲取”围岩放射性生热量,向热田中心汇集形成高温区。我们认为:福建沿海地热异常区的热能由深、浅两种来源组成,深部热能来源于环太平洋高温岩浆,浅部热能来源于花岗岩放射性元素生热。深部热源的热量顺铲形逆冲断层向上传输到地表,浅部热源的热量由地下水汇集到地热田中心。

关键词

福建沿海地区 / 地热异常成因 / 地球物理分析 / 铲形逆冲断层 / 放射性生热率

Key words

Fujian coastal area / heat source composition of geothermal anomaly / geophysical analysis / listric thrust fault / radioactive heat generation rate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张健, 何雨蓓, 范艳霞 福建沿海地区地热异常热源成因的地球物理分析[J]. 地学前缘, 2024, 31(3): 392-401 DOI:10.13745/j.esf.sf.2023.6.15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基金资助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2021YFA07160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6052)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B42020104)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3979KB)

20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