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嵊泗正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与成因:来自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的证据

潘少军, 张建芳, 陈小友, 马俊祥, 蔡晓亮, 黄国成

地学前缘 ›› 2025, Vol. 32 ›› Issue (02) : 430 -444.

PDF (7554KB)
地学前缘 ›› 2025, Vol. 32 ›› Issue (02) : 430 -444. DOI: 10.13745/j.esf.sf.2024.11.5

浙江嵊泗正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与成因:来自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的证据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7734K)

摘要

嵊泗岛地处浙闽岩浆带最北端,为海陆转换带,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影响较大。本文以嵊泗正长花岗岩岩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相学、锆石U-Pb测年、锆石Lu-Hf微区分析和岩石地球化学等工作。该岩体主要由钾长石(含量为50%~65%)、石英(含量为20%~25%)、斜长石(含量为20%~25%)和黑云母(含量为5%~10%)等组成,呈中细粒花岗结构。获得了高精度测年数据,其加权平均年龄为(95.4±1.2) Ma,表明该岩体为晚白垩世时期岩浆活动的产物。Lu-Hf微区分析结果显示,εHf(t)值均为负值(-6.2~-4.0),变化范围较小,但均远高于地壳平均值,锆石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 547~1 405 Ma(平均值为1 465 Ma),均低于华夏基底变质岩(桃溪)的二阶模式年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岩体具有高硅、富碱、富铝和富钾的特征,镁、钙、磷、钛和铁等元素含量极低,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系列;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h、U、Zr、Hf等高场强元素富集,Nb、Sr和P等元素亏损,稀土元素总量较高,轻稀土元素分馏作用强于重稀土元素,且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分异指数高;具有低Sr、高Yb花岗岩的特征,反映了嵊泗正长花岗岩形成时压力较小。通过对岩石类型和构造环境的探讨,认为嵊泗正长花岗岩属于A型花岗岩,为晚白垩世时期古太平洋板块后撤伸展-拉张背景下的产物。岩石圈拉张减薄,地幔物质底侵、上涌导致地壳物质熔融,壳幔混合作用下形成的以壳源物质为主、少量幔源物质参与的混合岩浆会在地壳浅部侵位并形成该类岩石。

关键词

正长花岗岩 / 岩石成因 / 构造背景 / 嵊泗 / 晚白垩世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潘少军, 张建芳, 陈小友, 马俊祥, 蔡晓亮, 黄国成 浙江嵊泗正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与成因:来自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的证据[J]. 地学前缘, 2025, 32(02): 430-444 DOI:10.13745/j.esf.sf.2024.11.5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7554KB)

21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