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山铀矿尾矿区植物—根际土壤稀土元素和铀、钍生物富集特征

董姝 , 刘海燕 , 张一帆 , 王振 , 郭华明 , 孙占学 , 周仲魁

地学前缘 ›› 2024, Vol. 31 ›› Issue (6) : 474 -489.

PDF (8049KB)
地学前缘 ›› 2024, Vol. 31 ›› Issue (6) : 474 -489. DOI: 10.13745/j.esf.sf.2024.2.18
非主题来稿选登

相山铀矿尾矿区植物—根际土壤稀土元素和铀、钍生物富集特征

作者信息 +

Bioaccumulation of rare earth elements, uranium and thorium in plant-rhizosphere soil in Xiangshan uranium tailings areas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8241K)

摘要

本文采集了相山铀矿尾矿库不同地方(库内、坝上和库下游)8种优势植物及其根际土壤,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植物根、茎、叶、穗和根际土壤REEs及U、Th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结果表明,植物稀土元素总量(∑REEs含量)总体表现为根际土壤>根>茎和叶(穗)。归一化结果显示,库内植物根与根际土壤具有相似的重稀土元素(HREEs)富集、铕(Eu)负异常配分模式,坝上及下游则演变平坦配分模式且铈(Ce)负异常,茎、叶和穗出现轻稀土元素(LREEs)富集配分模式,指示REEs在土壤—根体系及植物体内转运过程中发生了分异。根际土壤DTPA萃取实验表明HREEs优先于LREEs被生物吸收利用,且Gd的生物有效性相对于其他REEs更差。Person相关分析表明土壤pH、Fe、Mn矿物吸附和有机质是影响REEs生物有效性的重要因素;灰色关联分析显示U、Th和REEs在根际土壤与根中的灰色关联度普遍大于叶茎穗,指示土壤U和Th对REEs含量的影响在根中大于叶茎穗。芒萁叶REEs的富集系数(BCF=6.09)和转运系数(TF=8.25)均大于1,茎和根部的转运系数和富集系数也优于其他植物,指示芒萁可作为REEs的环境修复植物,水稻的根部对REEs和Th、U均有较强的富集作用,可作为植物联合修复的考虑对象。

关键词

铀矿山 / 根际土壤 / 稀土元素 / 铀和钍 / 富集分异

Key words

uranium mine / rhizosphere soil / rare earth elements / uranium and thorium / enrichment and fractionation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董姝, 刘海燕, 张一帆, 王振, 郭华明, 孙占学, 周仲魁 相山铀矿尾矿区植物—根际土壤稀土元素和铀、钍生物富集特征[J]. 地学前缘, 2024, 31(6): 474-489 DOI:10.13745/j.esf.sf.2024.2.18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6202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302284)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32BAB203066)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32BAB213068)

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2BBG71011)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8049KB)

22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