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裂缝表征与主控因素分析

韩鹏远 , 丁文龙 , 杨德彬 , 邓光校 , 王震 , 马海陇 , 吕晶 , 耿甜

地学前缘 ›› 2024, Vol. 31 ›› Issue (5) : 209 -226.

PDF (13649KB)
地学前缘 ›› 2024, Vol. 31 ›› Issue (5) : 209 -226. DOI: 10.13745/j.esf.sf.2024.6.18
碳酸盐岩储层裂缝研究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裂缝表征与主控因素分析

作者信息 +

Characteristics and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fracture development in the Ordovician carbonate reservoir, Tahe oilfield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13975K)

摘要

文章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和成像测井等资料,系统研究了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天然裂缝的发育特征,深入分析了该地区天然裂缝发育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天然裂缝可分为构造裂缝(张性裂缝、剪切裂缝)、表生裂缝(风化缝)、成岩裂缝(缝合线、层理缝)和复合成因裂缝(构造-风化裂缝、构造-成岩裂缝)4大类7小类,其中构造裂缝在天然裂缝占据主导地位。裂缝走向以NE-SW、NW-SE和NNE-SSW向为主,倾向为NNW、NE和SEE倾,倾角多为大于70°,线密度介于1.5~3.5条/m之间。根据裂缝充填特征和交切关系可以将裂缝分为3期,第1期充填裂缝中的微裂缝镜下荧光反应强烈,证实充填裂缝并非完全无效的裂缝,内部微裂缝的发育依旧可以使其具有有效性。第2期裂缝内部被大量沥青质充填,有效性较差。第3期裂缝开度大、有效性强,但其内部并无荧光显示。碳酸盐岩储层裂缝的形成和发育受构造应力场、断裂、岩性和岩溶作用4个因素的控制。裂缝形成期构造应力场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裂缝的形成规模及分布模式。在走滑断裂的显著影响下,断层伴生裂缝大量发育,裂缝产状同走滑断裂带基本一致。距断裂带2 048.56 m为单条走滑断裂带控缝作用的最大有效影响范围,其中0~308.25 m属于断控裂缝强发育区,超过308.25 m断控裂缝强发育程度显著降低。走滑断裂张扭段和断裂带端部裂缝发育程度好,主动盘裂缝密度高,油气充注更丰富。裂缝发育程度同脆性矿物含量呈明显正相关趋势,并显著受控于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值的影响,白云岩裂缝发育程度最高,灰岩小类中砂屑灰岩裂缝发育程度最好。岩溶地貌中以岩溶台地下的丘从洼地无论浅层及纵向上均有较强的裂缝发育规模,平均裂缝线密度在2.67条/m,对储层的改善效果强。

关键词

裂缝表征 / 主控因素 / 碳酸盐岩储层 / 奥陶系 / 塔河油田

Key words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 controlling factors / carbonate reservoirs / Ordovician / Tahe oilfield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韩鹏远, 丁文龙, 杨德彬, 邓光校, 王震, 马海陇, 吕晶, 耿甜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裂缝表征与主控因素分析[J]. 地学前缘, 2024, 31(5): 209-226 DOI:10.13745/j.esf.sf.2024.6.18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37217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072173)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3649KB)

18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