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盆地溱潼凹陷阜宁组二段页岩油储层裂缝形成机制及对烃类赋存的影响

高玉巧 , 花彩霞 , 蔡潇 , 白鸾羲 , 卢葭

地学前缘 ›› 2024, Vol. 31 ›› Issue (5) : 35 -45.

PDF (9620KB)
地学前缘 ›› 2024, Vol. 31 ›› Issue (5) : 35 -45. DOI: 10.13745/j.esf.sf.2024.6.30
页岩储层裂缝研究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阜宁组二段页岩油储层裂缝形成机制及对烃类赋存的影响

作者信息 +

Fracture formation mechanism in shale oil reservoirs, Qintong Depression, North Jiangsu Basin and its influence on hydrocarbon occurrence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9850K)

摘要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阜二段是页岩油勘探开发的有利层段,页岩天然裂缝发育,是页岩油的重要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对页岩油的开采与增产有重要影响。综合利用岩心观察、成像测井、薄片观察和实验分析测试等资料,应用先进环境扫描电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等仪器,对溱潼凹陷阜二段页岩天然裂缝的成因类型、发育特征、形成机制、赋存状态和对油气赋存的影响开展了研究。溱潼凹陷阜二段天然裂缝以构造裂缝和沉积成岩裂缝为主,沉积成岩裂缝主要以层理缝为主,发育少量缝合线;构造裂缝包括穿层剪切裂缝、顺层剪切裂缝和层内张裂缝。在纵向上阜二段各小层裂缝发育特征差异较大,从Ⅰ亚段到Ⅴ亚段,裂缝发育类型逐渐单一,裂缝密度逐渐减小,裂缝的延伸长度逐渐增大,并且裂缝的填充性逐渐减弱。阜二段页岩天然裂缝受沉积成岩、构造和异常高压等多种因素作用形成复杂的缝网,沟通储层基质孔隙形成了立体的孔-缝系统,为页岩油的储集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也极大地提升了储层的渗流能力。环境扫描电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图像显示阜二段页岩油主要以游离态和吸附态两种赋存形式存在,游离油主要以液态油滴形式赋存于孔隙和微裂缝中,吸附油以油膜形式包裹于矿物颗粒表面。裂缝中原油主要以轻质组分为主,孔隙中既有轻质组分又包含重质组分。天然裂缝发育,明显提高了页岩的储集物性,有利于后期压裂改造,是溱潼凹陷阜二段页岩油得以富集并实现高产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溱潼凹陷 / 阜二段 / 页岩油 / 天然裂缝 / 发育特征

Key words

Qintong Depression / second member of the Funing Formation / shale oil / natural cracks / developmental characteristic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高玉巧, 花彩霞, 蔡潇, 白鸾羲, 卢葭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阜宁组二段页岩油储层裂缝形成机制及对烃类赋存的影响[J]. 地学前缘, 2024, 31(5): 35-45 DOI:10.13745/j.esf.sf.2024.6.30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基金资助

中国石化科技部项目“苏北盆地页岩油地质工程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P21112)

溱潼凹陷低TOC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关键技术(P23190)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9620KB)

23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