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陆缘“拆离—核杂岩型”盆地发现与油气地质条件:以南海北部开平凹陷为例
徐长贵 , 高阳东 , 刘军 , 彭光荣 , 陈兆明 , 李洪博 , 蔡俊杰 , 马庆佑
地学前缘 ›› 2024, Vol. 31 ›› Issue (6) : 381 -404.
南海陆缘“拆离—核杂岩型”盆地发现与油气地质条件:以南海北部开平凹陷为例
Discovery of “detachment-core complex type” basins offshore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and their oil and gas geological conditions:A case study of the Kaiping sag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珠江口盆地开平凹陷位于南海北部陆缘的地壳减薄带,是全球范围内新发现的比较典型的“拆离—核杂岩型”盆地(凹陷),具有独特的岩石圈伸展—减薄—破裂过程,研究其结构类型、成因机制和油气地质条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和地质综合研究,发现了南海陆缘“拆离—核杂岩”的新类型盆地,揭示了其成盆成烃过程,推动了洼陷结构、烃源分布和成藏模式等方面的新认识,并首次在该类型凹陷中发现了大油田。研究结果表明:(1)开平凹陷是南海北部陆缘强伸展背景下发育的典型“拆离—核杂岩型”凹陷,其形成过程受水平伸展作用叠加变质核杂岩垂向隆升作用的影响;文昌组沉积期经历了早期断陷和晚期拆离+核杂岩隆升改造两大成盆演化阶段,形成了“北断南超”的凹陷结构;(2)文昌组烃源岩具有“断拆控盆—早洼晚坡—高温增热“的耦合生烃机制,文四段半深湖—深湖相优质烃源岩,在拆离+核杂岩隆升联合作用下变形变位至南部斜坡带,同时受高地温场和岩浆增热影响,该烃源岩呈现高热快熟特征,排烃门限变浅,显著提升了开平凹陷的资源潜力;(3)开平凹陷南部斜坡带具有“断拆成盆控烃、断脊联合控运、多期幕式充注和鼻状构造控聚”的成藏模式。开平南古近系大油田的发现,开辟了珠江口盆地深层油气勘探的新区新领域,成为全球首个陆缘“拆离—核杂岩型”凹陷取得商业发现的成功案例,有望为国内外相似凹陷结构的油气勘探提供重要借鉴。
“拆离—核杂岩型”盆地(凹陷) / 成盆动力学机制 / 烃源岩生烃机制 / 沉积演化 / 成藏模式 / 富集规律
“detachment-core complex type” basin (sag) / dynamic mechanism of basin formation / mechanism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 sedimentary evolution / accumulation mode / enrichment pattern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