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中微塑料的微生物降解机制与生物强化

丁佳妍, 刘翔宇, 陈旭文, 汤磊, 高彦征

地学前缘 ›› 2025, Vol. 32 ›› Issue (03) : 248 -262.

PDF (1099KB)
地学前缘 ›› 2025, Vol. 32 ›› Issue (03) : 248 -262. DOI: 10.13745/j.esf.sf.2025.3.45

环境中微塑料的微生物降解机制与生物强化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1124K)

摘要

作为一类新污染物,环境中微塑料威胁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微生物降解技术因其经济高效、环境友好的特质而备受关注。近些年来,生物膜、酶工程、基因调控等技术在微塑料微生物降解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生物膜降解微塑料的过程通常包括改变表面特性、浸出添加剂、酶或自由基攻击、渗透分解等阶段。细胞外酶可裂解微塑料的大分子结构,细胞内酶则可改变底物结构并处理代谢产物,两者协同作用构建高效酶系统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基于基因工程技术,以往已培育了多种工程菌株,通过生物信息学挖掘功能基因、解析代谢途径,并结合宏基因组修饰技术,显著提升了微塑料的降解效率。本文综述了微生物降解微塑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剖析了微塑料降解功能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降解代谢途径及其机制等。已有研究表明,细菌、真菌和微藻等多种微生物皆具备降解微塑料的能力,其中复合菌群的协同作用尤为显著。细菌主要通过分泌水解酶和氧化酶,切断大分子链或改变塑料化学结构来降解微塑料;真菌则依靠分泌细胞内、外酶及生物表面活性剂,将微塑料分解为单体,菌丝还能增强作用效果;微藻可借助光合作用,分泌毒素、酶以及胞外聚合物促进降解。微塑料的降解通常经历生物劣化、碎片化、同化及矿化四个阶段,不同微生物对聚乙烯、聚苯乙烯等各类微塑料降解效率及机制存在差异。本综述为深入探究微塑料微生物降解原理、进一步发展微生物降解微塑料的方法和技术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微塑料 / 微生物降解 / 代谢途径 / 降解机制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丁佳妍, 刘翔宇, 陈旭文, 汤磊, 高彦征 环境中微塑料的微生物降解机制与生物强化[J]. 地学前缘, 2025, 32(03): 248-262 DOI:10.13745/j.esf.sf.2025.3.45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099KB)

54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