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V感染小鼠三叉神经节细胞后通过RIG-Ⅰ信号通路调控Ⅰ型干扰素分泌

廖正波, 汤德元, 曾智勇, 王彬, 黄涛, 陈旭, 袁盛林, 何松, 周飘, 毛茵茗

中国兽医学报 ›› 2025, Vol. 45 ›› Issue (02) : 255 -265.

PDF (6269KB)
中国兽医学报 ›› 2025, Vol. 45 ›› Issue (02) : 255 -265. DOI: 10.16303/j.cnki.1005-4545.2025.02.12

PRV感染小鼠三叉神经节细胞后通过RIG-Ⅰ信号通路调控Ⅰ型干扰素分泌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6418K)

摘要

为探究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感染小鼠三叉神经节(TG)细胞后对其抗病毒免疫信号通路及Ⅰ型干扰素因子(IFN-Ⅰ)的影响。本试验使用1 MOI PRV接种感染TG原代细胞,使用106.29 TCID50 PRV滴鼻感染小鼠,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Western blot和ELISA等技术检测小鼠TG原代细胞不同攻毒时间点及体内攻毒组和对照组的基因转录、蛋白表达及IFN-α和IFN-β的分泌情况。结果显示,PRV感染小鼠TG原代细胞后引起RIG-I、MAVS和IRF3的基因及蛋白表达变化,诱导了体内外IRF3和IκBα的磷酸化。ELISA结果显示,PRV感染后可调控小鼠TG原代细胞及小鼠TG内IFN-α和IFN-β的分泌。使用siRNA干扰TG细胞内RIG-Ⅰ表达后Western blot检测RIG-Ⅰ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及IFN-α和IFN-β的分泌情况。结果显示,siRIG-Ⅰ成功干扰TG细胞内RIG-Ⅰ蛋白表达,并引起下游MAVS和IRF3等蛋白表达发生变化,同时调控TG细胞内IFN-α和IFN-β的分泌。研究结果表明,PRV感染可诱导小鼠TG原代细胞及小鼠TG内RIG-Ⅰ的表达,并通过RIG-Ⅰ-MAVS-IRF3信号轴调控TG细胞内IFN-Ⅰ的抗病毒免疫反应,以及PRV会抑制TG内IRF3表达,并在感染后期显著上调IFN-β的表达,这可能是PRV在感染后期导致小鼠快速死亡的重要原因。本试验揭示了PRV感染小鼠TG细胞后通过RIG-Ⅰ-MAVS-IRF3信号通路调控IFN-Ⅰ的部分抗病毒免疫机制,以及发现IRF3蛋白在体内外不同的变化趋势,为后续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PRV / RIG-Ⅰ / IRF3 / 信号通路 / Ⅰ型干扰素 / 小鼠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廖正波, 汤德元, 曾智勇, 王彬, 黄涛, 陈旭, 袁盛林, 何松, 周飘, 毛茵茗 PRV感染小鼠三叉神经节细胞后通过RIG-Ⅰ信号通路调控Ⅰ型干扰素分泌[J]. 中国兽医学报, 2025, 45(02): 255-265 DOI:10.16303/j.cnki.1005-4545.2025.02.12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6269KB)

31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