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态低频振幅的急性基底节区脑梗死后神经功能重塑性研究

陈小玲, 李文美, 梁志坚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 2022, Vol. 39 ›› Issue (08) : 1250 -1254.

PDF (1612KB)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 2022, Vol. 39 ›› Issue (08) : 1250 -1254. DOI: 10.16190/j.cnki.45-1211/r.2022.08.010

基于动态低频振幅的急性基底节区脑梗死后神经功能重塑性研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1650K)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脑活动的时间变异性,阐明其对神经功能恢复的意义。方法:纳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34例(梗死组)和健康志愿者44例(健康对照组),采用动态低频振幅(d ALFF)分析方法分析比较两组间脑功能活动的差异,并对存在显著差异脑区的dALFF值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员卒中评分(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急性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在左侧颞极、海马旁回、枕中回、背侧额上回、扣带回中部及右侧直回、楔前叶的dALFF变异性增加(均P<0.05),右侧直回区域的dALFF值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458, P=0.007),与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499,P=0.003)。结论:急性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存在局部脑活动的动态变化,且右侧直回区域的自发脑活动波动增加与急性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存在相关性。

关键词

急性基底节区脑梗死 / 动态低频振幅 / 磁共振成像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陈小玲, 李文美, 梁志坚 基于动态低频振幅的急性基底节区脑梗死后神经功能重塑性研究[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2, 39(08): 1250-1254 DOI:10.16190/j.cnki.45-1211/r.2022.08.010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612KB)

21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