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IVIM双指数、拉伸指数模型在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早期疗效中的价值

梁彬玲, 赖少侣, 王铮, 谢东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 2022, Vol. 39 ›› Issue (08) : 1284 -1289.

PDF (1165KB)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 2022, Vol. 39 ›› Issue (08) : 1284 -1289. DOI: 10.16190/j.cnki.45-1211/r.2022.08.016

MRI-IVIM双指数、拉伸指数模型在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早期疗效中的价值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1192K)

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MRI-IVIM)双指数、拉伸指数模型定量参数在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同步放化疗(CCRT)早期疗效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经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活检证实为LACC患者47例,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1周内行MRI-IVIM检查,体外放疗结束行常规MR扫描,测量肿瘤治疗前后长径及IVIM参数。其中双指数模型:纯扩散系数(D)、伪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拉伸指数模型:扩散分布系数(DDC),水分子扩散异质性指数(α)。参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将入组患者疗效分为敏感组和不敏感组,用t检验比较两组各参数之间的差异,分析各参数与近期疗效的关系;并对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绘制ROC曲线,计算相应AUC、最佳阈值和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比较各参数对LACC患者CCRT早期疗效的预测效能。结果:D值与DDC值呈正相关关系(r=0.791,P<0.05)。敏感组36例,不敏感组11例,敏感组治疗前D值、DDC值均较不敏感组低(均P<0.05),两组D*值、f值、α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值、DDC值在预测LACC患者CCRT疗效的AUC为0.785、0.798,最佳阈值为0.85×10-3mm2/s、1.12×10-3mm2/s,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6%、97.2%,72.7%、54.5%。结论:D值、DDC值均有可能成为预测LACC患者CCRT早期疗效的参数。

关键词

MRI-IVIM / 局部晚期宫颈癌 / 早期疗效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梁彬玲, 赖少侣, 王铮, 谢东 MRI-IVIM双指数、拉伸指数模型在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早期疗效中的价值[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2, 39(08): 1284-1289 DOI:10.16190/j.cnki.45-1211/r.2022.08.016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165KB)

26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