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中卤代苯醌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肖静怡, 陆都, 莫燕, 杨启源, 韦霄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 2022, Vol. 39 ›› Issue (11) : 1818 -1825.

PDF (5640KB)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 2022, Vol. 39 ›› Issue (11) : 1818 -1825. DOI: 10.16190/j.cnki.45-1211/r.2022.11.021

饮用水中卤代苯醌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5774K)

摘要

目的:了解国内某市饮用水中卤代苯醌(HBQs)的含量和种类,分析水质、生产工艺和自来水的输送距离对HBQs形成的影响。方法:采集某市一家自来水水厂的源水、混凝沉淀池水、砂滤池水和出厂水,以及该水厂供水管网的中段末梢水和最远端末梢水,采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水中7种HBQs含量,同时分析水中氯离子(Cl-)、溴离子(Br-)、钙离子(Ca2+)、余氯、腐殖酸、氨氮、化学需氧量(COD)、UV254、温度和pH值水平。结果:在该水厂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中共检出2,6-二氯-1,4-苯醌、2,6-二溴-1,4-苯醌和3,4,5,6-四氯-1,2-苯醌3种HBQs。其中,2,6-二氯-1,4-苯醌的检出率最高,为100%,检出浓度最高为9.00 ng/L。水厂的生产工艺可使腐殖酸、COD和UV254含量显著下降,但对氨氮、pH值和水温影响不明显;在供水管网输送过程中,水中的Cl-、Br-、Ca2+、腐殖酸、COD、UV254、氨氮、pH值和温度并无明显变化。出厂水余氯会随着供水距离延长逐渐下降,浓度由出厂时的0.42 mg/L逐渐下降至最远端末梢水的0.12 mg/L。HBQs水平随水中UV254和水温升高及Ca2+减少呈上升趋势。随着供水距离延长,水中HBQs呈现下降趋势。结论:水厂的常规生产工艺可去除源水中的部分有机物,随着自来水供水距离的延长,水中的余氯和HBQs逐渐减少。

关键词

饮用水 / 卤代苯醌 / 检测 / 影响因素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肖静怡, 陆都, 莫燕, 杨启源, 韦霄 饮用水中卤代苯醌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2, 39(11): 1818-1825 DOI:10.16190/j.cnki.45-1211/r.2022.11.021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5640KB)

23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