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信息学及体外实验研究大黄素治疗胰腺癌的靶点

卢洁霞, 谢春晓, 陈凤平, 韦大福, 姜海行, 覃山羽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 2023, Vol. 40 ›› Issue (12) : 1964 -1971.

PDF (3799KB)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 2023, Vol. 40 ›› Issue (12) : 1964 -1971. DOI: 10.16190/j.cnki.45-1211/r.2023.12.005

基于生物信息学及体外实验研究大黄素治疗胰腺癌的靶点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3889K)

摘要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及细胞实验方法研究大黄素治疗胰腺癌的靶点。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获取胰腺癌转录组数据集GSE62452、GSE28753,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以及PharmMapper Server协同分析获得大黄素作用靶点,将两者靶基因进行交叉筛选,获得大黄素在胰腺癌中的潜在靶点基因。通过DAVID数据库对靶点基因做KEGG、GO功能富集分析,通过GEPIA数据库对潜在靶点基因做差异表达和生存分析。体外培养胰腺癌细胞,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大黄素对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不同浓度大黄素组,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纤溶酶原激活剂(PLAU)、酪氨酸激酶受体(MET)、环氧化物水解酶2(EPHX2)、基质金属肽酶1(MMP1)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EPHX2蛋白表达。结果:获得大黄素和胰腺癌17个共同靶点基因。功能富集分析显示,靶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外空隙、细胞外来体、丝氨酸内切酶活性、蛋白质水解、钙离子结合等通路。差异表达分析显示:胰腺癌组织与正常组织MMP1、EPHX2、PLAU、MET基因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MMP1、EPHX2、PLAU、MET、TTR基因在胰腺癌中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大黄素浓度的增加,胰腺癌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20μmol/L和40μmol/L大黄素组PLAU、MMP1、MET、EPHX2 mRNA表达水平升高,EPHX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结论:EPHX2可能是大黄素治疗胰腺癌的潜在靶点。

关键词

大黄素 / 胰腺癌 / 环氧化物水解酶2 / 生物信息学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卢洁霞, 谢春晓, 陈凤平, 韦大福, 姜海行, 覃山羽 基于生物信息学及体外实验研究大黄素治疗胰腺癌的靶点[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0(12): 1964-1971 DOI:10.16190/j.cnki.45-1211/r.2023.12.005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3799KB)

23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