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JNK/AP-1信号通路探讨广西毛冬青在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何改改, 李婷, 张馨月, 孔蔺莎, 阮林, 王绍军, 韦力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 2024, Vol. 41 ›› Issue (01) : 58 -66.

PDF (5450KB)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 2024, Vol. 41 ›› Issue (01) : 58 -66. DOI: 10.16190/j.cnki.45-1211/r.2024.01.009

基于JNK/AP-1信号通路探讨广西毛冬青在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5580K)

摘要

目的:探讨广西毛冬青(IPH)对放射性脑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IPH、放射组和放射+IPH组,每组10只。采用γ射线建立放射性脑损伤模型,放射前、后连续灌胃给药14 d。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避暗实验检测小鼠认知功能,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变化,电镜观察胶质细胞超微结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脑组织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磷酸化(p-)JNK、激活蛋白-1(AP-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脑组织星型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和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1蛋白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脑组织JNK和p-JNK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放射组小鼠放射后7 d体重减低,血清IL-6含量升高,脑组织AP-1、MCP-1表达水平及p-JNK/JNK比值升高,小胶质细胞Iba-1和GFAP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与放射组比较,放射+IPH组小鼠放射后7 d体重增加,血清IL-6含量降低,脑组织AP-1、MCP-1表达水平及p-JNK/JNK比值降低,小胶质细胞Iba-1和GFAP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HE染色和尼氏染色显示,放射组大量细胞和神经元出现核固缩现象,小胶质细胞激活,呈圆形;电镜下可见细胞内溶酶体增多,星形胶质细胞细胞核及胞质肿胀;经IPH干预后,小鼠脑组织神经元变性情况和胶质细胞形态明显改善。结论:广西IPH能改善放射性脑损伤小鼠的认知功能,减少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神经炎症反应、抑制JNK/AP-1信号通路有关。

关键词

广西毛冬青 / 放射性脑损伤 / JNK/AP-1 / 炎症反应 / 认知障碍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何改改, 李婷, 张馨月, 孔蔺莎, 阮林, 王绍军, 韦力 基于JNK/AP-1信号通路探讨广西毛冬青在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1(01): 58-66 DOI:10.16190/j.cnki.45-1211/r.2024.01.009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5450KB)

41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