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HSP70、PKD1、YKL-40对绝经后早期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效能

丁祺, 杨红玉, 孙亚楠, 刘丽爽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 2024, Vol. 41 ›› Issue (01) : 92 -97.

PDF (1058KB)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 2024, Vol. 41 ›› Issue (01) : 92 -97. DOI: 10.16190/j.cnki.45-1211/r.2024.01.013

血清HSP70、PKD1、YKL-40对绝经后早期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效能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1083K)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热休克蛋白70(HSP70)、蛋白激酶D1(PKD1)、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与绝经后早期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收治的126例绝经后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研究组),根据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分为淋巴结转移组(n=22)和非淋巴结转移组(n=104)。另选取11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HSP70、PKD1和YKL-40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SP70、PKD1和YKL-40水平对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HSP70、PKD1和YKL-4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患者低分化、子宫肌层浸润≥50%及血清CA125、HE4、HSP70、PKD1和YKL-40水平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HE4、HSP70、PKD1和YKL-40水平及子宫肌层浸润≥50%均为绝经后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血清HSP70、PKD1和YKL-40水平预测绝经后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90.82μg/L、132.23μg/L、75.32μg/L,三者联合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1.82%、96.15%、0.940。结论: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HSP70、PKD1、YKL-40水平可作为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指标,且三者联合预测的预测效能更高。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 淋巴结转移 / 绝经 / 热休克蛋白70 / 蛋白激酶D1 / 甲壳质酶蛋白40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丁祺, 杨红玉, 孙亚楠, 刘丽爽 血清HSP70、PKD1、YKL-40对绝经后早期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效能[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1(01): 92-97 DOI:10.16190/j.cnki.45-1211/r.2024.01.013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058KB)

26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