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ARγ激动剂Pioglitazone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小胶质细胞线粒体氧化应激的影响

凌国栩, 黄彤虹, 许庆龄, 赵雪媚, 朱秋霖, 钟妤, 谢玉波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 2024, Vol. 41 ›› Issue (02) : 233 -240.

PDF (3883KB)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 2024, Vol. 41 ›› Issue (02) : 233 -240. DOI: 10.16190/j.cnki.45-1211/r.2024.02.010

PPARγ激动剂Pioglitazone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小胶质细胞线粒体氧化应激的影响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3975K)

摘要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Pioglitazone)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痛行为学及对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线粒体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假手术(sham)+溶剂二甲基亚砜组(DMSO,S+D组)、sham+Pioglitazone组(S+P组)、坐骨神经结扎(CCI)+溶剂DMSO组(I+D组)和CCI+Pioglitazone组(I+P组)。采用CCI术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CCI术后第7~14天鞘内注射相应的药物。于术前(T0)及术后第3天(T1)、第7天(T2)、第14天(T3)检测各组大鼠机械缩足阈值(PWM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WTL),并取术后第14天大鼠脊髓腰膨大部标本,通过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透射电镜观察小胶质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损伤;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线粒体生物发生关键调控因子NRF1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qPCR)检测线粒体DNA(mt DNA)含量;氧化物阴离子探针检测活性氧(ROS)水平;检测各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的表达。结果:与I+D组相比,I+P组给药后T2~T3时PWMT、PWTL均明显升高(P <0.05),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减少(P<0.05),透射电镜显示线粒体结构改善,活性氧ROS和MDA含量降低(P<0.05),SOD酶活性增加(P<0.05),线粒体NRF1和mt DNA的表达增加(P<0.05),同时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结论:鞘内注射Pioglitazone可缓解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小胶质细胞异常活化,保护小胶质细胞线粒体功能,降低氧化应激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 小胶质细胞 / 线粒体 / 氧化应激 / 炎症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凌国栩, 黄彤虹, 许庆龄, 赵雪媚, 朱秋霖, 钟妤, 谢玉波 PPARγ激动剂Pioglitazone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小胶质细胞线粒体氧化应激的影响[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1(02): 233-240 DOI:10.16190/j.cnki.45-1211/r.2024.02.010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3883KB)

36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