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醇化酶在阴道加德纳菌和乳杆菌的表达及其对糖酵解影响的研究

张瑞, 吴益青, 尹海旭, 李昶, 马爱昕, 王君竹, 白会会, 刘朝晖, 廖秦平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 2024, Vol. 41 ›› Issue (05) : 676 -680.

PDF (1101KB)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 2024, Vol. 41 ›› Issue (05) : 676 -680. DOI: 10.16190/j.cnki.45-1211/r.2024.05.006

烯醇化酶在阴道加德纳菌和乳杆菌的表达及其对糖酵解影响的研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1127K)

摘要

目的:研究烯醇化酶在阴道加德纳菌菌株和乳杆菌菌株的胞膜上和胞质内表达的差异情况,并比较两种菌的糖酵解能力的区别。方法:从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分泌物中分离、纯化、鉴定的加德纳菌菌株,从健康女性阴道分泌物中分离乳杆菌菌株,同等条件下,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菌液中残余葡萄糖、乳酸、丙酮酸和三磷酸腺苷(ATP)的浓度。分别提取加德纳菌和乳杆菌的胞膜和胞质蛋白,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胞质和胞膜中的烯醇化酶的情况。结果:加德纳菌的培养基中残余的葡萄糖明显变少,而培养乳杆菌的培养基中残余葡萄糖含量相对较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德纳菌产生的ATP含量显著高于乳杆菌(P<0.05)。当在反应体系中加入烯醇化酶抗体后,残余葡萄糖的量有所增加,而ATP、乳酸和丙酮酸含量都有所减少;所有加德纳菌和乳杆菌的胞质中均存在烯醇化酶,其中加德纳菌的烯醇化酶的含量显著高于乳杆菌(P<0.05)。仅部分加德纳菌菌株和乳杆菌菌株的胞膜上存在烯醇化酶,加德纳菌胞膜上的烯醇化酶的含量显著高于乳杆菌(P<0.05)。结论:烯醇化酶在阴道加德纳菌和乳杆菌的表达存在一定差别,这种差别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种菌种代谢的能力。

关键词

细菌性阴道病 / 烯醇化酶 / 阴道加德纳菌 / 阴道乳杆菌 / 糖酵解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张瑞, 吴益青, 尹海旭, 李昶, 马爱昕, 王君竹, 白会会, 刘朝晖, 廖秦平 烯醇化酶在阴道加德纳菌和乳杆菌的表达及其对糖酵解影响的研究[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1(05): 676-680 DOI:10.16190/j.cnki.45-1211/r.2024.05.006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101KB)

37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