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热线12~25岁自杀高危来电者近期自杀未遂的相关因素分析

吴涧蓝, 童永胜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 2024, Vol. 41 ›› Issue (07) : 1082 -1087.

PDF (889KB)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 2024, Vol. 41 ›› Issue (07) : 1082 -1087. DOI: 10.16190/j.cnki.45-1211/r.2024.07.019

某热线12~25岁自杀高危来电者近期自杀未遂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909K)

摘要

目的:比较某自杀预防热线12~25岁自杀高危来电者中仅自杀计划者和两周内实施过自杀未遂者在一般人口学、社会心理学等方面的差异,探索这一高危人群近期自杀未遂的相关因素。方法:将某自杀预防热线在2017—2018年接听的所有12~25岁自杀高危来电者分为两组:自杀计划组(有自杀计划且将在72 h内实施,但两周内无任何自杀行为)和自杀未遂组[在过去两周内(含来电当时)实施过自杀行为]。使用抑郁症诊断筛查量表评估其抑郁程度,询问来电者是否有过酒精或其他物质滥用或依赖、既往自杀未遂史、急性和慢性生活事件等;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究自杀未遂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2 000例12~25岁的自杀高危来电者,其中1 130例(56.5%)来电者报告两周内实施过自杀未遂,纳入自杀未遂组;870例来电者报告有自杀计划且将在72 h内实施(但近两周内未实施过),纳入自杀计划组。与自杀计划组比较,自杀未遂组女性来电者所占比例高,而成年早期(18~25岁)来电者所占比例低(P<0.05)。在调整了性别和年龄等变量后,自杀未遂组中有既往自杀未遂史以及酒精或物质滥用的比例高(P<0.05);其他社会心理学变量,如急性和慢性生活事件、抑郁程度、被虐待史等,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既往自杀未遂和酒精或物质滥用可能是促使12~25岁自杀高危来电者将自杀计划付诸于行动的相关因素;热线工作人员需更多关注具有这些特征的来电者。

关键词

心理援助热线 / 自杀未遂 / 相关因素分析 / 青少年 / 成年早期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吴涧蓝, 童永胜 某热线12~25岁自杀高危来电者近期自杀未遂的相关因素分析[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1(07): 1082-1087 DOI:10.16190/j.cnki.45-1211/r.2024.07.019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889KB)

42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