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代谢组学分析桂枝饮片与配方颗粒改善寒凝血瘀证的作用机制异同

梁雪红, 韦锦斌, 潘诗翰, 冯琳琳, 张学艳, 唐美晨, 苏志恒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 2024, Vol. 41 ›› Issue (12) : 1603 -1613.

PDF (4466KB)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 2024, Vol. 41 ›› Issue (12) : 1603 -1613. DOI: 10.16190/j.cnki.45-1211/r.2024.12.004

基于代谢组学分析桂枝饮片与配方颗粒改善寒凝血瘀证的作用机制异同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4572K)

摘要

目的:基于核磁共振氢谱(1H-NMR)代谢组学分析桂枝饮片及其配方颗粒改善寒凝血瘀证(BSS)大鼠作用机制的异同点。方法:首先,利用液相色谱和质谱技术分析桂枝饮片与配方颗粒的化学成分;其次,将28只SD雌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饮片组和颗粒组。采用冰水浴+皮下注射肾上腺素构建模型,造模结束后收集大鼠的24 h尿液,进行代谢组学分析,从代谢组学层面上揭示桂枝饮片与配方颗粒改善BSS大鼠代谢轮廓调控机制。结果:饮片和配方颗粒分别鉴定出19个、20个成分,共同检测到15个成分,饮片检测到而颗粒未检测到4个成分,配方颗粒检测到而饮片未检测到5个成分。与模型组相比,饮片组和颗粒组在给予药物干预后全血粘度指标显著回调,饮片组的红细胞聚集指数指标显著回调。代谢组学结果显示,饮片组与模型组比较,筛选出15个差异代谢物,桂枝饮片可通过调控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乙醛酸盐和二羧酸盐代谢、组氨酸代谢及牛磺酸和次牛磺酸代谢4条通路改善BSS。颗粒组与模型组比较,筛选出13个差异代谢物,桂枝配方颗粒可通过调控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乙醛酸盐和二羧酸盐代谢及组氨酸代谢3条通路改善BSS。结论:桂枝饮片和配方颗粒均可通过回调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通路的紊乱来改善BSS,这表示桂枝配方颗粒与饮片有相似的药效。

关键词

桂枝 / 配方颗粒 / 化学成分 / 寒凝血瘀证 / 代谢组学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梁雪红, 韦锦斌, 潘诗翰, 冯琳琳, 张学艳, 唐美晨, 苏志恒 基于代谢组学分析桂枝饮片与配方颗粒改善寒凝血瘀证的作用机制异同[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1(12): 1603-1613 DOI:10.16190/j.cnki.45-1211/r.2024.12.004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4466KB)

21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