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膜性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刘佳宁, 朱俊杰, 刘云, 岑涛, 张丽娥, 农清清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 2024, Vol. 41 ›› Issue (12) : 1671 -1676.

PDF (1394KB)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 2024, Vol. 41 ›› Issue (12) : 1671 -1676. DOI: 10.16190/j.cnki.45-1211/r.2024.12.013

原发性膜性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1426K)

摘要

本文对近年来原发性膜性肾病(PMN)的发病机制进行了阐述,包括遗传因素、抗原、环境因素、肠道菌群等方面的最新发现,旨在为深入理解PMN的病理生理过程及潜在治疗靶点提供参考依据。在遗传因素方面,研究发现了与PMN的发病风险及预后相关的基因位点,如磷脂酶A2受体(PLA2R)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关于PMN抗原,本文主要阐述了PLA2R、抗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结构域7A(THSD7A)、中性内肽酶(NEP)、PMN新抗原和外源性抗原在膜性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此外,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暴露、肠道菌群的变化等也可能与PMN的发病密切相关。综合研究结果为PMN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膜性肾病 / 遗传 / 抗原 / 环境 / 肠道菌群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刘佳宁, 朱俊杰, 刘云, 岑涛, 张丽娥, 农清清 原发性膜性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1(12): 1671-1676 DOI:10.16190/j.cnki.45-1211/r.2024.12.013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394KB)

26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