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菊科植物多样性的地理格局及环境相关性

刘洋洋, 程艳梅, 何梦婷, 戈毓枫, 彭伟龙, 周亚东, 龙春英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 2025, Vol. 49 ›› Issue (02) : 119 -127.

PDF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 2025, Vol. 49 ›› Issue (02) : 119 -127. DOI: 10.13764/j.cnki.ncdl.2025.02.013

江西菊科植物多样性的地理格局及环境相关性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作为被子植物中最大的科之一的菊科(Asteraceae)兼具重要生态功能与经济价值,其地理分布格局与环境适应机制研究备受关注。通过植物标本、植物志及文献资料的系统整合,构建江西省菊科植物县级分布数据库(含本地种与外来种),结合年平均气温(AMT)、海拔(Altitude)、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人类干扰指数(HII)等9个环境因子,分析了物种丰富度地理格局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江西省总体及本地菊科植物物种丰富度呈现“周边高-中北部低”的分布格局,而外来菊科植物物种丰富度格局较本地物种更为均匀;(2)本地与外来物种丰富度均随海拔升高呈单调递增趋势;(3)回归分析显示,非生物因素海拔和年平均气温对本地物种的物种丰富度的解释力高于外来物种,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外来菊科植物抗环境因子能力大于本地菊科植物;(4)结构方程模型表明,本地菊科植物主要受年平均气温和植被归一化指数的直接影响,而外来植物主要受人类干扰指数和植被归一化指数的直接影响。研究结果为理解江西本地与外来菊科植物分布差异机制以及物种共存提供依据。

关键词

菊科植物 / 物种丰富度 / 环境因子 / 江西省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刘洋洋, 程艳梅, 何梦婷, 戈毓枫, 彭伟龙, 周亚东, 龙春英 江西菊科植物多样性的地理格局及环境相关性[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25, 49(02): 119-127 DOI:10.13764/j.cnki.ncdl.2025.02.013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5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