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黑土区地埂间距对土壤物理性质空间分布特征影响

邵帅 , 刘滨辉 , 魏思雨 , 付玉

森林工程 ›› 2025, Vol. 41 ›› Issue (03) : 486 -494.

PDF (2321KB)
森林工程 ›› 2025, Vol. 41 ›› Issue (03) : 486 -494. DOI: 10.7525/j.issn.1006-8023.2025.03.005
森林资源建设与保护

东北黑土区地埂间距对土壤物理性质空间分布特征影响

作者信息 +

The Impact of Field Ridge Spacing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in the Northeast Black Soil Region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2376K)

摘要

明确不同地埂植物带间距的坡耕地土壤持水能力和土壤结构的空间分布特征,为东北黑土区地埂植物带及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选取修筑地埂植物带的坡耕地(地埂1为埂带间距为12.5 m;地埂2为埂带间距为19.5 m)为研究对象,以坡耕地为对照,采用空间均匀布点取样法获取表层(0~15 cm)土壤的基本物理性质指标,量化不同地埂植物带间距的坡耕地土壤持水能力和土壤结构的空间分布特征差异。结果表明,在坡耕地修筑地埂后,土壤的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均显著增加,且在整个坡面上分布相对均匀。此外,地埂1土壤的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是地埂2的0.96~1.11、1.21~1.31、1.03~1.25、1.22~1.78、1.33~1.52倍。地埂样地机械稳定团聚体质量分数、平均重量直径、水稳性团聚体质量分数、几何平均直径在所有4个田面都有显著性提高,是无措施坡耕地的1.01~1.15、0.94~1.61、1~1.17、1.05~1.55倍,表明修筑地埂后的坡耕地较无措施的对照样地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地埂1土壤机械稳定团聚体质量分数、平均重量直径、水稳性团聚体质量分数、几何平均直径是地埂2的1.08~1.14、0.95~1.28、1.07~1.15、1.14~1.40倍。修筑地埂可以改善土壤持水能力和土壤结构特征,较小的地埂间距改善作用更为显著。

关键词

黑土区 / 地埂植物带 / 空间变化 / 土壤持水能力 / 土壤结构特征

Key words

Black soil region / ridge plant belt / spatial variation / soil water-holding capacity / soil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邵帅, 刘滨辉, 魏思雨, 付玉 东北黑土区地埂间距对土壤物理性质空间分布特征影响[J]. 森林工程, 2025, 41(03): 486-494 DOI:10.7525/j.issn.1006-8023.2025.03.005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基金资助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D1500705)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2321KB)

35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