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RNA与炎症性肠病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陈沐莉, 田元元, 孙晓宁

海南医学院学报 ›› 2024, Vol. 30 ›› Issue (02) : 139 -147.

PDF
海南医学院学报 ›› 2024, Vol. 30 ›› Issue (02) : 139 -147. DOI: 10.13210/j.cnki.jhmu.20230510.001

微小RNA与炎症性肠病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以慢性胃肠道炎症为特征的复杂多因素疾病,主要表现为肠道黏膜免疫细胞和促炎细胞因子聚集,为人类高发的一种免疫性消化系统疾病,可分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IBD的发病机制错综复杂,大量研究表明遗传、环境、微生物、免疫、自噬等因素均可能参与IBD发病。微小RNA(micro RNA,miRNA)在IBD的病理生理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证实miRNA在靶向调节肠道屏障内稳态、免疫反应和肠上皮自噬的作用机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被证实为IBD的重要诊断性生物标记物,还为IBD治疗策略展示新前景。本文主要阐述miRNA在UC和CD中的表达差异,总结miRNA与IBD发病中的肠道屏障、免疫稳态、细胞自噬机制的联系,以及miRNA参与IBD诊断与治疗过程的研究进展,为IBD疾病发展提供新见解。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 发病机制 / 微小RNA(miRNA) / 肠道屏障 / 免疫稳态 / 细胞自噬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陈沐莉, 田元元, 孙晓宁 微小RNA与炎症性肠病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4, 30(02): 139-147 DOI:10.13210/j.cnki.jhmu.20230510.001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5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