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桂术甘汤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药效学研究及作用机制探讨

赵传志, 丁慧敏, 胡紫晴, 都永勤, 周兰, 周鹏, 王靓

海南医学院学报 ›› 2024, Vol. 30 ›› Issue (01) : 29 -38.

PDF
海南医学院学报 ›› 2024, Vol. 30 ›› Issue (01) : 29 -38. DOI: 10.13210/j.cnki.jhmu.20230927.002

苓桂术甘汤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药效学研究及作用机制探讨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通过体内动物实验探究苓桂术甘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治疗效果,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苓桂术甘汤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高脂喂养20周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4 mg/kg)、苓桂术甘汤低剂量组(2.1 g/kg)、苓桂术甘汤中剂量组(4.2 g/kg)、苓桂术甘汤高剂量组(8.4 g/kg),观察苓桂术甘汤干预后的HE染色及油红O染色的肝脏形态学变化,酶标仪检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血脂四项水平。利用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筛选苓桂术甘汤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潜在作用机制及靶点。结果:苓桂术甘汤可显著改善模型大鼠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水平(P<0.05);HE染色和油红O染色显示苓桂术甘汤显著降低模型组大鼠的肝脏脂质沉积;苓桂术甘汤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脂四项水平(P<0.05);网络药理学筛选出关键靶点10个,关键信号通路5条;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前20活性成分均对前十靶点有良好结合能力。结论:表明苓桂术甘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有调节血脂及改善肝组织病变作用,并初步验证了苓桂术甘汤对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 分子对接 / 苓桂术甘汤 / 非酒精性脂肪肝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赵传志, 丁慧敏, 胡紫晴, 都永勤, 周兰, 周鹏, 王靓 苓桂术甘汤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药效学研究及作用机制探讨[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4, 30(01): 29-38 DOI:10.13210/j.cnki.jhmu.20230927.002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23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