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诱导技术结合Ca(OH)2-PMMA治疗节段性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郑继远, 梁劭行, 梁泽隆, 彭磊

海南医学院学报 ›› 2024, Vol. 30 ›› Issue (11) : 868 -872.

PDF
海南医学院学报 ›› 2024, Vol. 30 ›› Issue (11) : 868 -872. DOI: 10.13210/j.cnki.jhmu.20231012.002

膜诱导技术结合Ca(OH)2-PMMA治疗节段性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节段性骨缺损是一种负担较大、治疗具有挑战性的疾病,其病因包括创伤、感染、肿瘤等。目前骨缺损的重建方法主要有血管化骨移植、骨搬运以及膜诱导技术(Masquelet技术)等。而血管化自体骨移植虽然被认为是重建大尺寸骨缺损的金标准,但其具有专业性要求高、治疗周期长、过程复杂等局限性,而膜诱导技术因简单、高效及可靠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骨缺损的治疗。膜诱导技术通过两次手术获取具有生物效应的诱导膜,促进缺损部位新骨的生长和愈合,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治疗节段性骨缺损的有效方法。本文将概述骨缺损的现状,介绍临界尺寸骨缺损的概念,探讨及思考在膜诱导技术中结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氢氧化钙混合物[Ca(OH)2-PMMA]新型材料应用于节段性骨缺损治疗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骨缺损 / 临界尺寸 / 膜诱导技术 / Ca(OH)2-PMMA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郑继远, 梁劭行, 梁泽隆, 彭磊 膜诱导技术结合Ca(OH)2-PMMA治疗节段性骨缺损的研究进展[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4, 30(11): 868-872 DOI:10.13210/j.cnki.jhmu.20231012.002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22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