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颗粒对疫情后PTSD患者卒中预防作用的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研究

张旭, 李兰, 柏若雪, 张莎, 程楠, 刘婧涵, 阚晓茹, 陈钧

海南医学院学报 ›› 2024, Vol. 30 ›› Issue (13) : 990 -1001.

PDF
海南医学院学报 ›› 2024, Vol. 30 ›› Issue (13) : 990 -1001. DOI: 10.13210/j.cnki.jhmu.20240407.001

失眠颗粒对疫情后PTSD患者卒中预防作用的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动物实验验证探讨陕西省中医医院院内制剂失眠颗粒治疗疫情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远期预防卒中(stroke)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TCMIP和BATMAN-TCMTCMSP等数据库筛选失眠颗粒成分中各味中药的有效成分及靶点,基于GEO数据库采用基因表达图谱分析技术通过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获得PTSD和卒中的差异基因。利用R语言软件进行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以筛选出PTSD发生卒中的风险基因。将失眠颗粒的靶点与PTSD发生卒中的风险基因取交集,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互作网络,在Cytoscape软件进行拓扑分析筛选核心靶点,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构建“失眠颗粒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图,选取核心靶点进行动物实验验证。结果:失眠颗粒筛选出642个化合物成分,对应2 082个靶点,筛选出PTSD发生卒中的风险基因2 379个,通过VENN分析获得失眠颗粒成分和疾病共同靶点165个。PPI分析后最终获得68个关键靶点,即为失眠颗粒治疗PTSD并对卒中远期预防的核心靶点。在CytoNCA进行拓扑分析,排名前10的核心靶点分别是MAPK3、MAPK1、NCOA2、MAPK14、NR3C1、RARA、PRKACA、SMARCD3、FOS、FOXO1。KEGG富集分析后得到104条相关通路,GO功能分析得到10条BP通路、10条MF通路和3条CC通路。在动物实验中,与模型组比较,失眠颗粒可明显改善PTSD的焦虑样行为,同时降低p38 MAPK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失眠颗粒通过抑制p38 MAPK介导的MAPK通路来抑制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抑郁焦虑样行为和记忆能力。PTSD患者卒中的发生率高,失眠颗粒通过治疗PTSD并对卒中的远期预防有迹可循。

关键词

失眠颗粒 / 创伤后应激障碍 / 卒中 / 网络药理学 / 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 机制研究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张旭, 李兰, 柏若雪, 张莎, 程楠, 刘婧涵, 阚晓茹, 陈钧 失眠颗粒对疫情后PTSD患者卒中预防作用的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研究[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4, 30(13): 990-1001 DOI:10.13210/j.cnki.jhmu.20240407.001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27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