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生物信息学分析阐明免疫血栓形成的分子特性与诊疗潜力

王雅芬, 吴晓双, 刘志新, 李欣蕾, 陈要臻, 安宁, 胡兴斌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 2025, Vol. 41 ›› Issue (03) : 228 -235.

PDF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 2025, Vol. 41 ›› Issue (03) : 228 -235. DOI: 10.13423/j.cnki.cjcmi.009910

综合生物信息学分析阐明免疫血栓形成的分子特性与诊疗潜力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免疫血栓形成的共同分子特征,以期深入理解由免疫炎症反应所诱发的血栓形成过程,为发掘潜在的诊疗靶点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数据集进行差异表达基因鉴定和功能富集分析,随后与中性粒细胞外陷阱(NET)的差异表达基因取交集,得到SLE-NET和VTE-NET的串扰基因(CG)。对这些CG进行功能富集和蛋白质互作(PPI)网络分析,以识别中枢(hub)基因。使用维恩图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筛选最佳共享诊断CG,并在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数据集中进行了验证。结果 SLE和VTE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富集于不同的生物学过程,而SLE-NET-CG和VTE-NET-CG则共同涉及白细胞迁移、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等途径。通过PPI网络分析,识别出多个hub基因,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S100钙结合蛋白A12(S100A12)被鉴定为SLE[ROC曲线下的面积(AUC)分别为0.936和0.832]和VTE(AUC分别为0.719和0.759)的最佳共享诊断CG。在GVHD数据集中,也证实MMP9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AUC:0.696)。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SLE、 VTE和NET的共同分子特征,筛选出MMP9和S100A12作为最佳共享诊断CG,为免疫血栓形成的诊疗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MMP9在GVHD中的表达验证了其在免疫系统疾病VTE风险中的关键作用。

关键词

免疫血栓形成 /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 中性粒细胞外陷阱(NET) /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 生物信息学分析 /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王雅芬, 吴晓双, 刘志新, 李欣蕾, 陈要臻, 安宁, 胡兴斌 综合生物信息学分析阐明免疫血栓形成的分子特性与诊疗潜力[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25, 41(03): 228-235 DOI:10.13423/j.cnki.cjcmi.009910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8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