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Ⅰ型和Ⅱ型狭窄的效果

杨玉娟, 赵青, 杨盼容, 李金红, 鄢艳, 肖俊, 张莉

实用临床医学 ›› 2024, Vol. 25 ›› Issue (02) : 1 -5+23.

PDF
实用临床医学 ›› 2024, Vol. 25 ›› Issue (02) : 1 -5+23. DOI: 10.13764/j.cnki.lcsy.2024.02.001

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Ⅰ型和Ⅱ型狭窄的效果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Ⅰ型和Ⅱ型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收治的AVF狭窄患者156例,其中接受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者76例(对照组);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者80例(观察组)。比较2组治疗手术成功率,手术导致的临时深静脉置管率,术后3、6、12个月内瘘初级通畅率,手术并发症,治疗效果及随访情况。结果 观察组技术成功77例(96.3%),余3例中2例改为同侧内瘘开放手术,1例改为对侧上肢内瘘重建;对照组技术成功74例(97.4%),余2例术后内瘘闭塞改行留置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unnel-cuffed catheter, TCC)。2组技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成功后患者第1次行血液透析的透析血流量均能满足血液透析需求,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手术导致的临时深静脉置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12个月时,观察组内瘘初级通畅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即刻AVF狭窄处内径、肱动脉通过血流量及第1次行血液透析的透析血流量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狭窄或血栓形成发生率为38.8%,高于对照组的18.4%(χ2=7.847,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术治疗AVF管腔Ⅰ型和Ⅱ型狭窄可减轻患者血管损伤,保护血管资源,能扩张内瘘狭窄处内径、提高内瘘自然血流量,该术式相较于传统手术再狭窄率较高,远期通畅率较低,但其创伤小,术后可立即用于血液透析,且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临时深静脉置管率低。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 自体 / 狭窄 / 经皮腔内球囊扩张术 / 超声引导下 / 血液透析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杨玉娟, 赵青, 杨盼容, 李金红, 鄢艳, 肖俊, 张莉 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Ⅰ型和Ⅱ型狭窄的效果[J]. 实用临床医学, 2024, 25(02): 1-5+23 DOI:10.13764/j.cnki.lcsy.2024.02.001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8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