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贯通过程的动态古地貌重建*

田子晗, 索艳慧, 李三忠, 丁雪松, 韩续, 宋双双, 付新建

古地理学报 ›› 2024, Vol. 26 ›› Issue (1) : 208 -229.

PDF (5940KB)
古地理学报 ›› 2024, Vol. 26 ›› Issue (1) : 208 -229. DOI: 10.7605/gdlxb.2023.06.071
古地貌动态模拟

长江三峡贯通过程的动态古地貌重建*

作者信息 +

Dynamic paleo-landscape reconstruction revealing incision process of Three Gorges of Yangtze River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6081K)

摘要

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其形成和演化是新生代以来中国东西部构造—气候—地貌综合演变的结果。长江三峡的贯通是现代长江形成的标志性事件,但受限于传统沉积学、地球化学等单一方法的制约,对“长江三峡何时贯通”这一关键科学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综合考虑了构造运动、古气候及海平面变化等影响河流发展的关键因素,并将这些因素输入Badlands古地貌模拟软件,动态重建了长江“第一弯”以东地区晚白垩世(80 Ma)以来的长江流域地貌及水系演化过程; 并利用四川盆地和江汉盆地的地震剖面资料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可靠性。模拟结果表明,青藏东部及上扬子西南缘晚始新世—渐新世的阶段性隆升迫使四川盆地原有南流水系下切受阻,沉积物在盆内堆积形成冲积河道并促使四川盆地地貌由“东北高西南低”反转为“西南高东北低”;新生代早期,江汉盆地长期受控于中国东部的裂陷环境,持续处于较低基准面。四川盆地的水系反转和江汉盆地的持续低基准面,最终导致位于二者之间的长江三峡在晚渐新世发生贯通。由此,本研究提出一种上扬子地区水系反转并被下游捕获的三峡贯通机制。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田子晗, 索艳慧, 李三忠, 丁雪松, 韩续, 宋双双, 付新建 长江三峡贯通过程的动态古地貌重建*[J]. 古地理学报, 2024, 26(1): 208-229 DOI:10.7605/gdlxb.2023.06.071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5940KB)

126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