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东部边界的构造学分析:以石楼北地区为例*

石婧, 何登发, 包洪平, 魏柳斌

古地理学报 ›› 2024, Vol. 26 ›› Issue (1) : 150 -164.

PDF (6060KB)
古地理学报 ›› 2024, Vol. 26 ›› Issue (1) : 150 -164. DOI: 10.7605/gdlxb.2024.01.003
构造古地理学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边界的构造学分析:以石楼北地区为例*

作者信息 +

Tectonic analysis of the eastern boundary of Ordos Basin: a case study of northern region of Shilou area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6205K)

摘要

通常认为鄂尔多斯东部边界带由晋西挠褶带和离石断裂组成,但这一边界为残余边界,并非原始的沉积边界。文中以石楼北区域为例,过该区域构建了1条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盆-山尺度的区域地质大剖面,运用2D-Move软件进行构造演化的反演与正演模拟,对其构造变形进行定量分析,并根据研究结果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边界进行重新厘定。研究认为: (1)石楼北地区在加里东晚期受深部基底断裂活动影响,奥陶系膏盐岩层中形成盐滑脱褶皱,之后沉积石炭系—白垩系,至燕山期受到东西向的挤压应力,地层整体发生掀斜,最终在新生代吕梁隆起加速隆升,遭受差异风化剥蚀形成现今构造格局。(2)构建的区域地质大剖面现今长度为263.76 km,海拔最高可达2000 m,从加里东晚期到白垩纪地层缩短量为3.14 km,缩短率为1.18%,地层抬升高度为3.82 km。(3)根据地层、构造、演化特征对燕山运动期鄂尔多斯盆地的东部边界进行重新厘定,认为东部边界应向东延伸至吕梁隆起东侧。该成果可为鄂尔多斯盆地东缘范围、构造变形研究以及晋西挠褶带煤层气勘探开发提供参考与新思路。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石婧, 何登发, 包洪平, 魏柳斌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边界的构造学分析:以石楼北地区为例*[J]. 古地理学报, 2024, 26(1): 150-164 DOI:10.7605/gdlxb.2024.01.003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6060KB)

236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