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态学方法在沉积环境恢复中的应用: 以南海北部白云凹陷为例*

马琼, 乔培军, 于强, 邵磊

古地理学报 ›› 2024, Vol. 26 ›› Issue (2) : 341 -353.

PDF (6338KB)
古地理学报 ›› 2024, Vol. 26 ›› Issue (2) : 341 -353. DOI: 10.7605/gdlxb.2024.02.022
生物古地理学及古生态学

植物生态学方法在沉积环境恢复中的应用: 以南海北部白云凹陷为例*

作者信息 +

Application of plant ecology methods in palaeoenvironment reconstruction: a case study of Baiyun sag in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6489K)

摘要

新生代早期是南海北部古地理发生巨变的时期,沉积环境经历了从陆到海的转变,通过植物生态学方法准确揭示这一过程发生的时间及过程,对本地区古地理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南海北部深水区白云凹陷代表性钻井样品,通过孢粉藻类分析,揭示古近纪海侵过程。研究表明: 早中始新世文昌组沉积时期,白云凹陷为未受海侵影响的河湖相环境; 晚始新世恩平组沉积时期,凹陷东部和东南部为浅海相环境,海相沟鞭藻大量出现,凹陷南部隆起带早期为河湖相环境,晚期变为海陆过渡相环境,凹陷西北部为大型河流三角洲相环境; 渐新世珠海组沉积时期,凹陷东部和东南部以陆坡深水环境为主,凹陷西北部及南部为海陆过渡相,西北部发育大型河流三角洲; 早中新世,由于全球海平面上升及南海扩张轴发生转向,整个白云凹陷大部分地区处于陆坡深海环境。综上,海侵最早发生在白云凹陷的东部和东南部,呈由东向西的推进,西部海侵发生时间最晚,这一过程与南海洋壳从东向西逐步打开完全一致。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马琼, 乔培军, 于强, 邵磊 植物生态学方法在沉积环境恢复中的应用: 以南海北部白云凹陷为例*[J]. 古地理学报, 2024, 26(2): 341-353 DOI:10.7605/gdlxb.2024.02.022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6338KB)

43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