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东道海子凹陷下侏罗统浅水三角洲沉积演化及主控因素*
朱青, 刘圣乾, 朱雪清, 刘彬, 曾治平, 李松涛, 高杨骏
古地理学报 ›› 2024, Vol. 26 ›› Issue (3) : 567 -583.
准噶尔盆地东道海子凹陷下侏罗统浅水三角洲沉积演化及主控因素*
Sedimentary evolution and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shallow water delta of the Lower Jurassic in Dongdaohaizi sag,Junggar Basin
准噶尔盆地东道海子凹陷下侏罗统发育浅水三角洲,但其沉积演化与控制因素仍不明确。基于东道海子凹陷及其周缘测录井、岩心、地球化学测试等资料,对该地区下侏罗统沉积相、古地貌、古气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东道海子凹陷下侏罗统浅水三角洲可识别出三角洲平原、内前缘、外前缘3种亚相,其中平原亚相以分流河道为主,可形成上百米厚的砂砾岩,内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发育含泥质夹层的中—细砂岩,外前缘主要为席状砂沉积,形成泥岩与泥质粉砂岩薄互层; 古地貌东高西低,根据相对位置与坡度可分为古高地、古斜坡、古洼地3类地貌单元; 地球化学指标与沉积特征显示早侏罗世古气候干湿交替,湖平面发生3次湖退—湖进,三角洲平原进退幅度达数十千米。推测古地貌与古气候共同控制了浅水三角洲的沉积展布与演化,其中整体平缓的古地貌为浅水三角洲的形成奠定基础,局部地貌的高低与演化决定沉积体系的展布与变迁,而干湿变化的古气候影响湖平面的升降旋回,进而控制三角洲的进积与退积。综合上述分析,建立了进积型及退积型2种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该认识有利于深化气候和地貌对浅水三角洲控制作用的认识,为准噶尔盆地东道海子凹陷下一步勘探提供借鉴。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