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新场构造带须二段浅水三角洲砂体结构特征及控制因素*

邓文龙, 叶泰然, 纪友亮, 周勇, 万宏峰, 任钰涛

古地理学报 ›› 2024, Vol. 26 ›› Issue (3) : 545 -566.

PDF (22782KB)
古地理学报 ›› 2024, Vol. 26 ›› Issue (3) : 545 -566. DOI: 10.7605/gdlxb.2024.03.047
三角洲沉积专题

川西新场构造带须二段浅水三角洲砂体结构特征及控制因素*

作者信息 +

Sand body architecture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shallow water delta in the Member 2 of Xujiahe Formation in Xinchang structural belt,western Sichuan Basin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23328K)

摘要

川西新场构造带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砂体分布广泛、砂体类型多样且厚度差异较大,导致气藏层间隔层、层内夹层分布不均,储集层分布非均质性强烈,因此需对储集砂体沉积微相与砂体分布特征及砂体结构展开精细研究,为下一步储集层预测和气藏高效开发奠定基础。作者以Cross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结合岩心、测(录)井、三维地震、分析测试等资料,系统阐明了川西新场构造带须二段砂体结构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整体处于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带,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次之,河道砂体侧向迁移频繁,垂向多期叠置、横向上广覆连片。不同位置水下分流河道特征差异大,结合其典型特征,将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进一步细分为削截型水下分流河道和完整型水下分流河道。总结出研究区共发育2大类9小类砂体垂向叠置样式和3种侧向接触样式。砂体结构特征和发育样式主要受基准面升降、河流能量控制。最终建立了川西新场构造带须二段沉积微相及砂体结构发育模式,这对浅水三角洲前缘的气藏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邓文龙, 叶泰然, 纪友亮, 周勇, 万宏峰, 任钰涛 川西新场构造带须二段浅水三角洲砂体结构特征及控制因素*[J]. 古地理学报, 2024, 26(3): 545-566 DOI:10.7605/gdlxb.2024.03.047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22782KB)

158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