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震”的震中在郯庐断裂带安丘地区的证据*

张邦花, 田洪水, 杨传成, 张慎河

古地理学报 ›› 2024, Vol. 26 ›› Issue (3) : 714 -724.

PDF (6504KB)
古地理学报 ›› 2024, Vol. 26 ›› Issue (3) : 714 -724. DOI: 10.7605/gdlxb.2024.03.060
人类历史时期古地理学

“泰山震”的震中在郯庐断裂带安丘地区的证据*

作者信息 +

Evidences that epicenter of ‘Taishan earthquake’ was located in Anqiu area of Tanlu fault zone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6659K)

摘要

“泰山震”发生于公元前1831年,是中国史料记载的最早的历史地震。据《竹书纪年》记载: 夏帝发七年(公元前1831年),当名为“发”的皇帝正在登泰山时,发生了一次强地震。因这次地震使皇帝受到了惊吓,因此,被名之为“泰山震”而首次记载下来。显然,名为“发”的皇帝受地震恐吓的地理位置是泰山坡麓。由于在泰山及其附近,地震地质学家一直未找到“泰山震”的地震地质记录。因此,“泰山震”的震中和震级一直是个谜。重新观察已发现的地震地质遗迹,结合一系列的测试、实验与剖析,本研究为“泰山震”是震中处在郯庐断裂带内安丘地区的强烈的历史地震提供了证据。首先,在距泰山以东约200 km远的郯庐断裂带安丘—夏庄盆地内的全新世湖沼相软土层中,存有震陷向斜与同震微断层等宏观的地震事件遗迹,它们记录的震中烈度Ⅸ度、震级达M7.0;二是借助于14C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结合计算相关土层的沉积时间,而获得了极为接近公元前1831年的发震时间(公元前1827年);三是依据华北地震烈度衰减模型,计算出该地震在泰山的衰减烈度为Ⅵ度。中国地震烈度表显示,Ⅵ度烈度完全使人站立不稳或惊逃户外,这符合当年登山皇帝受地震惊恐的史料记录。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张邦花, 田洪水, 杨传成, 张慎河 “泰山震”的震中在郯庐断裂带安丘地区的证据*[J]. 古地理学报, 2024, 26(3): 714-724 DOI:10.7605/gdlxb.2024.03.060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6504KB)

240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