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

周柳, 陈颖彪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1, Vol. 20 ›› Issue (02) : 42 -48.

PDF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1, Vol. 20 ›› Issue (02) : 42 -48.

粤港澳大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文章以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非遗项目为研究样本,运用统计分析法、图表法以及GIS空间分析工具对粤港澳大湾区非遗项目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非遗整体空间分布呈首位型、集聚型分布,集中分布于珠江三角洲平原河网地带,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以城市交界处为核心,沿着珠江口东西两侧呈组团状扩散,形成港澳、内湾区域和外湾区域等3个非遗文化分布空间.最后文章提出港澳地区应注重"家国认同"意识培养,促进三地政府、民间和学术机构在非遗文化申报传承保护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内湾区域应发挥广州作为文化首位型城市的带动效应,发挥"广佛""深莞"等城市群在经济文化和信息技术上的空间溢出优势,重视城乡基层社群在非遗项目保护传承方面的作用;外湾区域应借广佛肇、深莞惠等同城化发展契机,加大对当地非遗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宣传申报工作,做好生态文化旅游的品牌建设,实现从通道城市向文化中心城市转变.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空间格局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周柳, 陈颖彪 粤港澳大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J].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20(02): 42-48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2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